第三阶段:1940年2月23日至1945年8月15日,即从杨靖宇牺牲到抗战胜利为第三阶段。也就是研究者们所说的抗联歌曲的“后五年时期”。这5年半时间,抗联歌曲逐渐走出低迷状态,重新复起。其标志就是杨靖宇牺牲后,在通化市出现的舞台剧《麦城升天》。据通化省“讨伐”司令官岸谷隆一郎的翻译刘述廉讲,杨靖宇牺牲后,岸谷命人捧着杨靖宇的头颅在通化游街示众了三天,炫耀战功。没成想,这一弄,使通化人弄出一出《麦城升天》的大戏。这出戏明着演的是关公被吕蒙斩首后向玉泉山和尚普净索要头颅的故事,实际展现的是长白山人为杨靖宇追讨头颅,安葬靖宇将军的意愿。那出戏当时影响挺大,不仅唱评剧的演,唱蹦蹦的演、说书的也跟着唱、跟着说,连小孩子做游戏都一边跑一边比划着喊“还我头来,还我头来!”南满军警宪特联合大“讨伐”司令官野副昌德得知此事挺犯硌硬,夜晚睡不着觉,老做噩梦。故此,安排岸谷隆一郎于同年3月5日重返濛江给杨靖宇制作了木头脑袋,举行隆重的慰灵仪式全尸安葬杨靖宇。由此掀开抗联文化和抗联歌曲发展的新篇章。这一时期出现的抗联歌曲主要有《欢迎抗日联军》、《永不忘英雄杨靖宇》、《松花江水流不停》、《杨司令英雄汉》、《杨靖宇将军之歌》等20余首,作品从不同侧面栩栩如生地反映出人民群众对杨靖宇、对抗联发自内心的爱戴和崇敬,热情讴歌了人民群众与抗联子弟兵的鱼水深情。直到“八一五”光复,共产党、八路军来到长白山,筹建靖宇陵园,安葬杨靖宇,将濛江县更名为靖宇县,把八路军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抗联歌曲的创作与歌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在四保临江、辽沈战役、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都曾有抗联歌曲的嘹亮声音在咏唱、回旋。
总之,东北抗战的曲折经历和复杂结构,影响着抗联文化及抗联歌曲演进的路径和发展的格局,但不管怎样的曲折复杂,“音乐的节奏可以指挥最大的群众,可以统一整个民族的举动”这一点,抗联歌曲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