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是革命先躯韦拔群的故乡,是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早在大革命时期,河池就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有10个县(市)区、100个乡镇属革命老区,东兰、巴马、凤山三县成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地,在1955年授衔的17位广西籍少将以上的将军中,河池就有7位。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革命先辈在战争年代进行革命活动的遗址、纪念地。这些遗址、纪念地既是纪念、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区内外著名的旅游景区(点),既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旅游、推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根据国家六部委印发的《关于编报2005—2007年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方案的通知》以及全区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结合河池市的实际,我们编制了本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及其旅游经济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精神,遵循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要求,以旅游客源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绿色旅游为支撑、人文景观旅游为补充,抓住国家大力扶持红色旅游的契机,对河池市重点红色旅游景区进行改造升级,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成为主题鲜明、交通便利、设施完善、服务配套的旅游目的地,把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使红色旅游成为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显著地改善革命老区生活条件,努力提高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基本原则
1、求真务实、因地制宜、社会效益优先、面向市场与教育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开发保护与整合资源相结合的原则。
3、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原则。
4、瞻仰访问、观光赏景、休闲度假、科学考察相结合的原则。
二、发展现状
(一)景区所在市地理位置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河池市地处桂西北边陲,东连柳州,西接百色,南界南宁,北邻贵州,介于东经106°34′—109°09′,北纬23°41′—25°37′是大西南出海及通往东南沿海的交通要塞,其前身河池地区是由柳州、百色、南宁三个地区划出一部分县组成。2002年6月10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河池地区,设立地级河池市,全市辖11个县(市)区,165个乡镇,区域土地总面积3.35万平方公里,2003年末总人口381.0万人。
河池市是一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壮族歌仙刘三姐故乡、红七军和韦拔群故乡”的美称,是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考察和留恋的地方。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71.2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1.21亿元、第二产业60.79亿元、第三产业59.19亿元,财政总收入20.02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2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二)曾发生的历史事件
河池是广西早期农民运动的发源地、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地,是红七军和邓小平在广西留驻时间最长、进行革命活动最活跃、留下的革命遗址最多、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牺牲的革命老区。全市共有5258名烈士,仅东兰一县就有烈士2241人,数量位居全广西各县之首;在全市英烈中,有军师级英烈7人,县团级英烈31人。在斗争中英勇献身的革命群众更是数以万计,仅东兰一县,在革命低潮的1932年,人口就从11.8万人减少到5.7万人。经过无数次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考验,参加红七军的韦国清、韦杰、覃健、韦祖珍、姜茂生、覃士冕、覃国翰等一批河池籍穷苦子弟成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将领。革命先烈在河池留下了极其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壮烈的、可歌可泣的、动人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