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史略》一书作者陈雄章认为,在“红色旅游”热潮中,广西通过“连点成线、连线成带、带网相联”的战略,逐步实施资源整合,以减少或避免趋同化。
挖掘内涵提升层次 持续发展引发深思
“红色旅游最担心的问题在于三天热两天冷,走回旅游路线开发—热闹—冷却的老路上。”陈雄章说,“但百色红色旅游明显提升了档次,强调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
广西制定的红色旅游发展目标是:以百色等地为重点,以“邓小平足迹之游”和“长征之旅”为两大主题,初步构建“一个红色旅游中心、两大红色旅游主题、两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三大红色旅游品牌、五大红色旅游区、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到2007年,每年参加广西红色旅游的人数增长速度超过15%,2008至2010年超过18%,到2010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80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到5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30万人。
“行宜速,游宜缓”是旅游业界公认的规律。近年来,作为广西红色旅游核心区域的百色,先后完成了凌云—乐业、田东—德保—靖西等柏油路网建设,改变了地处桂西南大石山区的红色旅游区交通不便的状况。
内容单一的山水风景游无法应对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开发具有深刻历史内涵的文化旅游将成为今后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恰恰是红色旅游的内涵之一。
为此,广西正进一步保护和开发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红七军政治部旧址——清风楼、右江苏维埃政府旧址——田东正经书院、红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魁星楼、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东兰烈士陵园……据了解,百色起义纪念馆正着手运用新技术重新布展。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到广西参加“红色旅游”的游客已超过300万人次。广西还将与贵州、湖南、四川等省区整合旅游资源,让更多的人在旅游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多次前往百色参观、调研的广西区党史研究室专家梁宝渭说,红色旅游不仅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有效方式和载体,而且能够广泛传播精神文明,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注入生机和活力。
以“邓小平足迹之旅”为主要内容的百色红色旅游成为广西今年春节黄金周的新热点。据百色市旅游局统计,黄金周期间,百色共接待旅游者10.98万人次,同比增长33%,旅游综合收入2162万元,同比增长53.98%。今年一季度,百色接待的境内外游客总数超过118万,比去年同期增长155%。
广西有关方面负责人对记者说,广西发展红色旅游的条件独特、优越。要用政治的观点看待红色旅游,用经济的观点抓好红色旅游,用群众的观点组织好红色旅游,用现代的手段展示红色旅游,寓教于学、寓教于看、寓教于乐、寓教于游。
红色旅游让游客身临其境“忆当年”
红色旅游是百色旅游的主旋律。从1999年开始,百色市先后投入1亿多元修建百色起义纪念馆,修葺红七军军部旧址,新建红军桥、铜鼓楼等纪念场地,不断丰富红色旅游的内容。2000年3月,百色开展了以邓小平足迹之旅为主线的爱国主义教育旅游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