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百色市到处飘扬着“红色旅游”标语,涌动着红色旅游的热潮。车欣欣摄
龙州起义纪念馆新馆里,一个战场模型吸引了一个游客。车欣欣摄
百色起义纪念馆参观者络绎不绝。车欣欣摄
国家旅游局每年都定出一个旅游主题。“红色旅游年”只是今年的主题。红色旅游今年特别火,是国情使然,也与今年党中央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推波助澜有关。如何延续红色旅游的生命力,让它在“红色旅游年”之后仍有强大的吸引力?
景点魅力欠缺阻碍旅游
据了解,尽管红色旅游让广西旅游业来了个开门红,但广西的红色旅游产品仍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是景点内涵不足。广西某旅行社的一位老总对记者说:“目前广西很多红色旅游景点还是很单薄,内涵不足。不少地方就是一幢简单的房屋,或者某个已被淹没的遗址。这些景点在历史上有意义,但在旅游销售上有困难。”来自广东的游客陈先生对记者说,不少景点是“名气大,看点少”,甚至是“有点无景”,而且表现形式单一,参观了几个纪念馆,不是看图片,就是看文物,难免枯燥了点。
其次是旅游开发不够。自治区旅游局市场开发处处长李广军认为,目前,不少红色旅游景点的旅游功能是开发不够的。博物馆、纪念馆由文化、民政部门主管,长期以来主要担负的功能是文物保存和陈列,旅游服务设施例如厕所设置、停车场面积、陈列方式、表现形式、讲解员素质和休息室设置等方面情况,显然与旅游的要求相差甚远。
另外,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在景点、景区的建设上,各地存在资金不足、线路打造不力、改建工程困难、包装宣传不够等问题。有些纳入红色旅游规划的县例如东兰县,旅游局是新近成立的,在旅游开发和市场运作上显然力度不够。
人文精神才是招客法宝
除景点要重新改造外,客源的巩固和进一步开拓也面临考验。记者在各景点采访时看到,目前红色旅游的市场基本上由单位组团的客人撑起大半边天。这股红色旅游热潮过后,旅客自愿买票前来浏览的可能性有多大,红色旅游的吸引力能不能持续下去?
“这就是红色旅游的内涵深化问题。”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旅游学院教授陈雄章对目前红色旅游的某些庸俗化包装手段提出质疑。他说,红色旅游不光是给共产党员看的,更是给广大老百姓看的,同时,也可以吸引外国人来旅游。人们了解革命,不单是了解牺牲和流血,而是要了解为什么要革命?革命,是为了追求自由、反抗压迫,追求幸福,为了富强和现代化。这是一种全世界共同的人文精神。就是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外国人,也会认同这种人文精神。红色旅游应在这种“共同的人文精神”上下功夫,吸引人们了解中国革命。
陈雄章认为,红色旅游的打造,应更人性化,更贴近百姓。在革命人物的革命历程上多表现其普通人的一面,不能搞“高大全”,不要局限于狭隘的爱国主义,而是结合时代的特点进行宣传,让人们放眼大局。同时,要让“红色精神”延伸到今天的社会经济建设成就上来,让人们了解到当年的革命者和今天的新时代建设者在求发展、求和平、求进步的奋斗上,是一脉相承的。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引发自我激励,人们才会自愿自发来买票参观。
让政治品牌变市场品牌
李广军认为,中央对红色旅游开发的定位,是“经济工程”和“红色旅游产业化”,对接待规模、旅游综合收入和就业人数都有很明确的量化指标,想实现必须得下真功夫。“是产业就应该讲效益、讲利润,按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谋篇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