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浙江东阳
邵飘萍(1886年-1926年),原名新成,后改名振青,字飘萍。金华市人,祖籍东阳市(南市街道大联紫溪村人)。邵飘萍在中国新闻史上被称为“新闻全才”:他在京华报界首创新闻编译社,打破外国通讯社的垄断,为北京有名之通讯社;他以“公共言论机关”为办报理念,独立创办《京报》,为北京最进步之日报;他对东设立新闻学研究会,致力于培养人才,为中国新闻教育之发端。他无愧于报界巨子、新闻导师的美誉,也当得起时代先驱、万世师表的称号。他观点鲜明、言简意赅、旗帜鲜明的写作风格更是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
邵飘萍父亲邵桂林是清末秀才,在家乡办私塾,一生耿直刚正,道德高尚,为乡人器重,但他却受到当地土豪的忌恨,在家乡难以容身,只好在1883年腊月举家搬迁金华,邵飘萍就诞生在这里。
邵飘萍很小能背诵《史记》全文,打下良好的文学功底。14岁时考中秀才,16岁受戊戌变法的影响,考入杭州浙江高等学堂,攻读光、声、化、电等自然科学。19岁毕业回到金华,在金华中学堂,长山书院等三所中学任教。 邵飘萍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和《京报》,使自由主义新闻思想能有大规模实践的机会。邵飘萍与蔡元培、徐宝璜等共同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同时,他在北京大学建议创办的新闻学科,为中国新闻学教育事业的开端。邵飘萍撰写了包含自由主义思想的学术论著———《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深入探讨了自由主义新闻观在中国实践的可能性。
邵飘萍是孙中山民主革命的积极支持者。在《临时约法》的颁布下,投身于“新闻救国”的事业。于1912年在杭州与辛亥革命时期著名报人杭辛斋合作创办《汉民日报》,后因报上直斥袁世凯为“袁贼”,《汉民日报》被查封,邵飘萍逃亡日本。1915年初日本和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邵飘萍立即驰报国内,成为讨袁斗争的第一人。
1915年年底,邵飘萍返回上海以“阿平”为笔名发表反袁言论,后担任该报驻京特派记者,1918年飘萍开始独立办报生涯。五四运动前后,邵飘萍动用《京报》的舆论导向,组织推动运动的蓬勃发展。潜心研究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撰写了《新俄国之研究》与《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1925年由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飘萍在《京报》发表声讨,被张作霖下毒手,邵飘萍一生疾恶如仇与黑暗统治作殊死斗争。1928年北京新闻界为他补开了追悼会。1949年4月毛主席亲自批示追认邵飘萍为革命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