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30多年后,我们1978年一同入伍的战友在一起聚餐。世事沧桑,当年的小伙都变成了老头,许多人彼此之间都认不出来了。当年的农村兵大都复员回家,与锄为伍。许多城市兵或是下岗,或是单位不景气,多有感慨:当年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现在却成了维稳对象……。而一同入伍是农村兵王栓柱不同,他入伍后被分到团部当警卫员,1979年参战回来提了干。后从部队专业到地方,吃上了商品粮,现在是公务员,比许多城市复员兵待遇还好。工作好,人就舒心,喝酒就带劲,酒后话就多了起来。他不禁给我讲起了30多年前的一幕往事……
1978年3月中旬,由北方S市通向广西G市的一辆闷罐车上。新兵王栓柱从一上车开始,就沉默不语。他时不时望着车外的景象,心不在焉,没有一丝表情,像一尊佛。
初春的天气是寒冷的,柳树还没有发芽。这一节车厢里有两个“阵营”,一个是独自为伍、不善言辞的各村青年,一个是不拘言谈、热闹异常的下乡知青。最热闹的中心,是带兵的吕排长和3个知青组成的打扑克的四个人,以及围在他们身边的观战的新兵们。四个人把扑克甩得山响,似乎根本不理会别人的存在,大喊大叫,兴高采烈。围观的人不断为他们的高兴而高兴,极力恭维他们,时而为他们惋惜,时而为他们高兴。还有人给他们点烟递水,讲笑话。
王栓柱不看车外时,就抱着一本地图册,默不作声地浏览,用手指点着列车所在的位置,其实他的心还滞留在家乡。
王栓柱出生在北方一个小村庄,父母和祖祖辈辈都是庄稼人。他长得清秀英俊。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像许多有志青年一样“勇敢地站出来参加祖国和人民的挑选”,未能如愿。1978年初,征兵工作开始了。征兵在当地都叫考兵,是一件光荣而神圣的事情。这次他如愿以偿。母亲再三叮嘱他要积极上进,为家乡父老和国家争光。他的提包里装有母亲为他准备的煮鸡蛋、生核桃、炒好的核桃仁和其它日用品。
他原本想一上车就做出改变。但由于这件事非同小可,它关系到忘不忘本的重大问题,必须三思行事。这时他又想到提包里还装有家乡的泥土——这是父亲给他包好的,父亲嘱咐他沿途每到一个兵站喝水时放一点,到了部队接着放。这时为了预防水土不服。说是三思行事,其实王栓柱已经想过不下三四百次了。做一个决定怎么这么难?小时侯他记得父亲经常当着乡亲们的面说他腼腆,长大后他越发腼腆了,还不以为那是缺点。
傍晚时,他望着车窗外铅色的天空,神情凝重。不知不觉中,天色黑了下来。他们下车到兵站吃饭。兵站里到处是新兵,口音五花八门,像是几万个蚰子争相共鸣,没有一个人有忧郁表情。王栓柱胡乱地吃完了饭,心里还想着那事。
夜晚的闷罐车有利于睡眠,车轮“咣当咣当”的节奏就像催眠曲。王栓柱好长时间没有睡意,他还在想做出改变的事。他觉得在自己血液中涌动着许多不腼腆生的成分。在上学时,他非常喜欢回答老师提问,一点也不怯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心中有东西,回答就有底气,并且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想到这,他觉得做出改变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是利大于弊的事,明天白天必须做!
第二天一早,列车进入黄粱梦车站,他想起黄粱美梦这个成语,内心又开始犹豫:如果那样做了,会不会是一枕黄粱再现?车门外依旧是柳树和麦田闪过。不久进入河南境内,车外的柳色越发新美,车厢内的温度也升高了一些。随后,列车从大桥上驶过滚滚的黄河,人们惊呼着,有人情不自禁地唱起有关黄河的歌。知青中打扑克喊得最欢的大个,用洪亮的声音说:“朋友,你到过黄河吗?……”车厢的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列车进入湖北境内,浩瀚的长江再次激起人们的兴趣。玩扑克的一下子散了,都去看长江的壮阔美景。列车从铁桥上呼啸而过。随后,王栓柱看到外面的柳树已经爆出了清新的嫩芽。麦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碧绿的稻田与小块的精耕细作的菜地……。江南新鲜而美丽的景色,召唤着催促着他心中的梦。
王栓柱感觉心中暖暖的,他想到自己有妈妈煮好的鸡蛋、有炒好的核桃仁,还有在心中已经演练了几百遍的台词。他命令自己必须勇敢做出决定并且立即付诸行动!否则,到了广西就太迟了。
玩扑克的一群又重新聚集,仍旧是热火朝天,喊声鼎沸。王栓柱感到这是在为自己鼓劲。他取出熟鸡蛋和炒好的核桃仁,用从未用过的手绢包着,走到那个中心,用接近完美、接近知青们的普通话,对大家说:“大家好!请吃鸡蛋和核桃仁吧!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说完,他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他终于完成了这件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任务。
打扑克的人们开始是吃惊,然后还是吃惊。吕排长望着眼前这个朴实的白面书生,感激地说:“谢谢!谢谢!大家一起吃吧!”然后才是知青们的感谢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