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以前,他都是坚持骑自行车出门办事、给学校作报告,还经常带着老伴、拉着推车到附近市场转一转,热心地为邻里捎这带那。
每次回来,李延年都会谢绝别人的帮助,自己把推车推上家门口那个三四百米的坡。这一点,让护师张莹印象深刻。
生活中,李延年十分低调,就像他每天生活一样,深居简出。获得“共和国勋章”后,很多单位和组织邀请他参加活动,都被拒绝了。唯独各个中小学邀请他去做红色教育讲座,他几乎有求必应。那是他为数不多的公开露面。
“我们要让孩子们了解过去的历史。几十年来,我们从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吃不完、穿不完,这些都是牺牲流血的同志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在李延年家中,有一幅南宁市红星小学学生送给他的手工画。画上,两名操场上的小学生正向鲜红的国旗敬礼。每当有客人来家里时,他都会把这幅画拿出来给大家看。
“下一代了解中国的过去,才能当好革命的接班人。青年们要好好学习,把新中国的伟大事业继承下去。”让李延年欣慰的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后人知道。
“我们必须打胜仗,是为了下一代不打仗。下一代,让那些烈士的生命有了新的重量。”
午休后,李延年会走上二楼。
这里,栽种着三角梅、兰花、仙人掌等花草,李延年几乎每天都要来看看,给它们浇浇水。在他看来,这些能在寒风中绽放的三角梅、能耐得住干旱的仙人掌,都是花草中的强者,像极了那些从革命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有种压不垮的气势。
21时许,夜幕降临,李延年准时上床休息。
伴随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李延年酣然入梦。
窗外远处,城市的灯火,一片璀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