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雄报道
全国“时代楷模”、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逝世
2024-03-15 11:43:59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徐凡 江训家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时代楷模”、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10日逝世,享年80岁。

    这位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退休20年,他扎根左云县绿化荒山,带领全家人在家乡荒废的河滩上建成苗木基地300余亩,育成的树苗提供给全村、全县绿化荒山,共植树1.8万余亩,栽种205万余株,为家乡筑起一道防风固沙屏障。

    2021年10月,中宣部授予张连印“时代楷模”称号。他也被网友称赞为“绿化将军”“树司令”。

    植树节来临之际,“绿色党建”分享张连印绿化家乡的事迹,深切悼念这位“时代楷模”,向“绿化将军”致敬!

    绿化家乡,就是我人生最后一个战场

    驱车行驶在山西省左云县,处处能感受到“路在树中、人在景中、行在绿中”。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的贫瘠之地。

    谈起这样的变化,当地百姓念兹在兹的,是那位带领大家绿化荒山2.2万余亩、植树220万余棵,被誉为“绿化将军”的“时代楷模”张连印。

    这位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是共和国的一名将军。退休20年,他扎根左云县绿化荒山,为家乡筑起一道防风固沙屏障。

    20年过去了,而今的左云县,青山绿水花草香;20年过去了,张连印已是年近耄耋的老人。他依旧身着迷彩服,但身体却愈发瘦弱,黝黑的脸庞使他看上去越来越像一位农民。

    一个农村孩子,吃百家饭,报百家情

    左云县,古称白羊城,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接壤,地处农牧交错带。来自草原的风沙和早先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一度把这里的绿色消耗得一干二净。

    1945年1月,张连印出生在左云县张家场村,从小家境贫寒,4岁父亲病故,6岁母亲改嫁。13岁时,一直抚养张连印的奶奶病故,爷爷病重卧床不起,张连印不得不退学回家。同学们不忍他离开,纷纷出资帮助他。

    没几年,爷爷也撒手人寰。乡亲们把从牙缝里挤出来的粮食、自家舍不得吃的馍馍和沙枣悄悄塞进他的土屋。每念及此,张连印总心生感激,“我不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根本活不成”。

    19岁入伍时,乡亲们敲锣打鼓欢送的场景,更令他永生难忘。张连印回忆:“那时我已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我的初心就是早日入党,当个雷锋式的好战士。”

    入伍后,张连印安心服役、事事争先,第二年入党,第三年提干……四十载军营生活,使他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从农村到军营,从士兵到将军,张连印深知,自己所有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乡亲们的关爱,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

    2003年,张连印退休了,面对军旗,他敬了最后一个军礼。刚退休时,有人劝张连印出去旅游,享享清福;也有人冲着张连印的将军头衔,高薪聘请他当公司顾问……但张连印心中早已有了打算。

    儿时那个风沙漫天的张家场,还有哺育他长大成人的乡亲们,始终是他无法割舍的乡情。当他回到阔别多年的张家场村,看到一片接着一片光秃秃的荒山,心中五味杂陈。他下定决心,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彻底改变家乡面貌。

    在他看来,无论走得多远、职位多高,恩情远没有报完。“乡亲们不能再过喝风吃沙的日子,我得为他们做点儿什么。植树造林,绿化家乡,是我人生最后一项任务!”

    20年过去了,时任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林业局副局长的胡德全还清晰地记得,2003年他与老将军的第一次见面,“我来报到了。”身着迷彩服的张连印对他们说,“虽然我当了40年兵,但植树治沙没经验,我是新兵。”

    胡德全心想,“这么大个官,竟然要回到村里种树?”得知老将军要回乡义务植树,老伴儿和子女也有很多顾虑,乡亲们更是议论纷纷。

    “我植树就是想报党组织的恩、报乡亲们的情。”老将军与乡政府签了军令状,郑重承诺回乡植树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年10月,张连印带着妻子王秀兰回到家乡。

    一位共和国将军,脱下军装,穿上农装

    “先干起来!遇到困难再一个个克服。”张连印凭借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开始了新战场的战斗。

    隔行如隔山,万事开头难。建育苗基地,选址是头等大事,他一趟一趟到县、乡政府汇报协调。为了不占群众耕地,他将育苗基地选在了张家场村南湾十里河的一处荒滩。

    植树需要大量投入,老将军利用在部队工作40年积攒下来的30万元资金,盖起了平房小院,作为植树造林的指挥所;向儿女和战友筹集资金100万元,建起了300亩的育苗基地,解决了苗木缺乏问题。

    2004年春,张连印风风火火带人上了山。为抢工时,他早晨5点多钟就起床,抱着树苗和工人们一起上山,中午就在山上吃碗泡面,稍事休息又接着干,直到天黑才收工。老伴儿王秀兰回忆:“那时人一出去就像埋在沙子里,嘴唇干裂流血,肿得很高。脸上冻得青一块紫一块。”

    恶劣的自然环境无法阻挡张连印的脚步。本以为一番辛苦就等着见绿了,可到了秋天,栽种的1万棵树苗全军覆没。看着树苗全部枯死在地里,张连印流下了眼泪,他心疼的不仅是资金打了水漂,更是大家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林地是我现在的战场,只要还能动,就不当逃兵。”在改造自然的挑战中,老将军又重新做起了小学生。他发现,只重视栽种而缺乏科学管理,树苗是无法成活的。在专业知识零基础的情况下,他一口气订了7种林业杂志,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虚心拜林业技术人员为师。

    “从外地买回来的树苗要带母土,在苗圃培育一段时间,以适应当地的土质和气候,然后再栽种。栽种时还要带上母土,并且要多浇水。”张连印像爱护自己的士兵一样,对种下的每一棵树苗都倾注了心血。整地、挖坑、植树、围堰、浇水、覆土……功夫不负有心人,再次种下的树苗成活率超过85%。

    “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唤起全民生态意识是我的心愿。”张连印想把树种满荒山,更想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为鼓励更多的群众加入植树造林、管林护林的行列,张连印把自己繁育的苗木无偿提供给需要的百姓,带动了全县义务植树的开展。

    20年间,早期栽植的松树苗已长成了大树,近期植下的新绿正在老将军的精心呵护下茁壮生长。

    “经过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很大,收益也归村民。”村民张连茂说,在张连印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植树队伍中。20年间,张连印把260万元退休金全部投入到植树造林中,他带领大家在荒滩上建起了300多亩的苗木繁育基地,绿化荒山2.2万余亩,植树220万余株,培育了樟子松、油松、侧柏等20个品种。

    2021年,张连印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面对荣誉,他说:“我只是左云县人民群众的一个代表,时代楷模,这是一个集体的荣誉。”

    在山峦起伏的白羊大地上,他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优秀的答卷。“绿色长城,一棵树就是一个绿色士兵,是防风治沙的兵。我将和这些小树苗一样,永远保卫首都,保卫京津冀,要站好岗、放好哨。”张连印说。

    一名癌症病人,笑对病魔,干劲不减

    在林场的清风林展厅里,摆放着张连印从六年级毕业照到获得各种荣誉的照片。从幼年到老年,从童真稚嫩到意气风发,一张张照片,见证了他的成长与荣耀。而眼前,昔日那位威严的军人,已成为一位垂暮的老者。

    2011年一次体检中,张连印检查出肺癌,并做了肺叶切除手术。2014年,他又被确诊为肺癌骨转移。而他除了在北京做手术期间休息了两三个月,患病十几年从未离开过县城。为了接受治疗,老将军每两个月坐火车回石家庄复查一次,带一些必需药品就匆匆赶回。

    张晓兵是张连印的长子,也是一名军人,父子俩聚少离多。老将军第一次查出肺癌的时候就想让儿子接班,但考虑到儿子的工作一直没张口。2014年查出癌细胞骨转移后,病榻上的老将军好几次看着身边的儿子欲言又止。“去北京看病,父亲从来没让我们陪过。骨转移后,他疼得坚持不了,才告诉家里。”张晓兵说,当医生告知他,父亲可能只剩一两年时间了,这让他心酸不已。

    “当时我工作非常忙,他还要坚持种树。”张晓兵说,“不能让他一个人回去,我得陪着他,不行就脱军装。”

    退伍的念头萦绕心间。2015年,时年42岁的张晓兵,面对着人生中最难的一次抉择。当兵28年,已经担任正团8年,后备考察3年,正面临提拔晋升。最终,张晓兵下定决心,结束了军旅生涯,回到了古长城脚下的张家场村,重现了上阵父子兵的动人场景。“父亲的选择,让我领悟到,人生的价值不仅仅是金钱名利。我要学习他的精神,传承他的事业,尽自己一份孝心。”

    当张晓兵置身于郁郁葱葱的林子里,听着风吹枝叶“沙沙”作响,看到万叶翻动叶茂如盖,才真正体会到父亲的付出与成就。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参观西路军战俘修建的红光村纪实(组图)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人民英雄纪念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英雄纪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人民英雄纪念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民英雄纪念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