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44岁刘忠一身军装,走在老家大街上,东张西望,神色焦虑。忽然,一个乞讨的老妇端着个破碗向他走来,他却抱着她放声大哭:“娘,儿不孝啊。”
老妇连忙拨开挡在眼前的头发,仔细端详着眼前的中年男人。
刘忠担心母亲不记得自己,赶忙又说出许多童年旧事。老妇不由地老泪纵横,拍着刘忠的背哭泣道:“我的儿呀,我总算等到你了。”
刘忠连忙扶起母亲,挽着她的手回了家。
刘忠的母亲,名叫林连秀。是个老实本分的农村妇女,不幸的是,她丈夫早早就撒手人寰。抛下她孤儿寡母,艰难求生。
由于没有什么技能,林连秀只能一点做零工,一边养孩子。
后来为让儿子读书识字,林连秀干活更加拼命,一天做好几份工。她希望儿子,以后不要像她一样吃不识字的苦。
然而,无论林连秀怎么努力,刘忠终究没躲过家贫辍学的命运。
好在刘忠聪明善思,他已经懂得如何为母亲分忧。
在征得母亲同意后,刘忠便给同村的瓦匠师傅做起学徒。他学东西很快,不久就能独自揽活。日子也在母子的共同努力下,一点点变好。
刘忠虽然生在农村,却很关心国事。那时国内形势瞬息万变,革命运动已逐渐向全国蔓延。
后来,老家的一场农民运动,彻底改变了刘忠的想法。他认为既然在家寻不着好的发展,不如参军,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光景。
于是,刘忠便小心翼翼地跟林连秀吐露心声。说完,他就静静站在一旁,等候母亲的回答。
参军事大,刘忠虽然是个大孝子,但他也是个有志青年,渴望做一番事业。但他也希望得到母亲的理解和支持。
其实林连秀也曾想过送儿参军,可她终究下不了狠心。
但这次,林连秀稍作沉默后,只问刘忠一句话:“参军很苦,你想好了吗?”刘忠连忙点头,林连秀慈爱地摸摸他的头,轻声说道:“去吧,娘在家里等你。”
就这样,23岁刘忠拜别慈母,转身加入了红军。
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一走就是20年。
刘忠走后不久,他的家就被国民党强行霸占。没有了藏身之所,林连秀只好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
而对于林连秀所遭遇的这一切,刘忠自然无法得知。
自打刘忠入伍后,他从新兵起,就扎扎实实学习基础技能。而后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战本领。慢慢地他也成为一个有想法,做事靠谱的战士。
长征期间,刘忠作为侦察兵,主动承担起先锋侦察的情报勘察任务。红军大部队,根据他和战友们提供的有效情报,顺利突破敌人重重封锁线。
随后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刘忠也表现十分出色。
1942年时,刘忠已成为129师386旅的副政委。一次,他接到上级命令要护送邓小平去开辟根据地。
途中遭遇日军的包围,刘忠竟能冷静地判断形势,带领部队与日军周旋将近一个月,终于把邓小平安全护送到达目的地。
为此,邓小平还专门夸赞他“护驾有功”。此后,刘忠又凭出色的领兵实力,升任太岳军司令员。并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
其中最令他女儿骄傲的一段战功就是,刘忠参与的上党战役,居然以极大的劣势成功扭转“败局”。
其实在上党战役中,刘忠的部队那会已经没什么武器弹药了,而敌军又牢牢围困着他们。危机之下,刘忠竟能随机应变,以自创的“一瓢水”战法奇迹般取胜。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刘忠对革命胜利的奉献,以及对他本人能力的肯定,国家给他授予中将军衔。
至此,刘忠才有时间去打听母亲的消息。
说实话,刘忠其实从小就很孝顺母亲,只是国难当头,忠孝难两全。他深明有国才有家的大义,所以始终按捺住顾小家的冲动。
但随着生活安定下来,他对母亲的思念愈厚。
早在1950年,刘忠就开始派人代为打听母亲的下落和家乡的情况。
只可惜,派出去的人根据他提供的地址,并没有找到任何信息。更没有见到他的孤寡老母。
刘忠一听,急得像个热锅上的蚂蚁,立马请假回家。
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