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诤(1909—1978),1909年5月16日出生,江苏常州武进人,原名吴人鉴。
1927年,王诤从苏州工专毕业后,怀有一腔报国热情,1928年2月,考入南京军事交通技术学校(后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交通大队,不久又并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在校期间,他关心政治,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是孙中山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坚定拥护者,黄埔军校第六期通信科毕业。
1929年春,王诤被分配到国民党军第九师任无线电台报务员。
1930年9月,王诤调到第十八师张辉瓒部任中尉报务员。
1930年12月蒋介石的第一次“围剿”失败,被俘的吴人鉴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参加了工农红军,并改名为王诤。参与创建红军第一个无线队,任队长。
1931年1月,负责组建红一方面军总部无线电队,任队长。同年11月王诤创建了“红色中华通讯社”广播电台(即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为红军的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31年2月至1932年2月,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部无线电侦察训练班负责人、队长。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参谋部第四部部长、国家电子工业部部长等职。毛泽东称其为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新中国电子行业的奠基人、开拓者之一。1978年8月13日病逝北京。
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1930年12月,王诤参加了红军。红军的无线电事业在他的带领下,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他带领红军无线电通信战士为红军的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战役提供了通信和侦听的技术支持。
他经常亲自上机操作,以娴熟的技术截获、破译国民党军大量重要情报,对红军及时掌握敌军动向,准确部署兵力,取得反“围剿”作战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曾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的二等红星奖章。
在此期间,他还根据军委指示加紧进行红军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建设,在中央苏区主持举办各种无线电人才培训班(后发展为红军通讯学校)、开办无线电器材修理厂,使无线电通讯在红一方面军逐步普及,并实现了中央苏区与位于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及湘鄂西、鄂豫皖、湘鄂赣、闽浙赣、湘赣等苏区的无线电联系。
在红军长征期间,王诤带领军委三局更是为中央红军联通各路红军、突破敌军设置的封锁线立下了汗马功劳。
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电台大队长,无线电总队总队长,军委通讯联络局局长,开展无线电对敌斗争,为中央红军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以及长征中突破封锁线和红二、四方面军同中央红军的甘陕大会师立下功勋。
1945年王诤在延安裴庄
从右至左:杨尚昆、廖承志、李克农、王诤,摄于延安
1935年8月任中革军委通信科科长。同年冬到达陕北后,任军委第三局局长。
他是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他用半部电台起家,开创了人民军队的无线电通信事业。他还负责筹建了我党第一座广播电台,在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创造性地构建起无线电通信联络网,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1937年初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打破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对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严密封锁,王诤在千方百计地筹集无线电通信器材的同时,开辟多方位、多渠道的器材来源,并在中央领导的支持下,创建了我军第一个通信材料厂。
先后任中央军委第三局局长兼政治委员,作战部副部长兼第三局局长,第三局局长兼电信总局局长,主持领导全军的通信联络工作,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全国各个战场实施不间断指挥提供了重要保障。
左至右:王诤 王子纲 刘寅
1940年在延安领导创建了解放区第一个广播电台。中共中央和军委领导人对他在电子通信工作中的突出建树,曾予以高度评价,毛泽东曾称他是我军通信事业的“开山鼻祖”。
解放战争时期,他利用有限的条件,创造性地构建起人民军队的战略通信网络,为毛泽东在陕北顺畅指挥全军作战提供了通信保障。毛泽东说:“解放战争胜利后,要给王诤颁发一枚最大的奖章。”
任中央军委三局局长兼政委、作战部副部长领导创建了解放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创建中国电子信息类第一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因位于西安,故又简称西军电,即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
全国胜利在即,此时,王诤作为中共中央军委作战部副部长兼军委三局局长,又兼任了新成立的军委电信总局局长,正在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电信接管工作。同时,他还参与了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他利用缴获的器材,成功地为天安门广场安装了扩音设备,还参与研究了空军编队飞行指挥;他所提出的电动升旗方案得到采纳,他为开国大典的现场通信,作出了周密的安排。
新中国成立之后,王诤继续在他的职位上发光发热,继续致力于我军通信、电子工业及国家新闻广播事业的发展。他对我军的无线电侦察事业、通信事业、电子对抗事业、机要保密事业等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历任中央军委第三局局长(后改通信部部长)通信兵部主任兼军事电子科学研究院院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党委常委,邮电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军委通讯部部长兼电讯工业局局长。
“文化大革命”初期,他一边接受批斗,一边坚持工作。1967年5月被隔离审查遭迫害,1972年7月恢复工作。
1972年9月至1978年8月再任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7年9月至1978年8月兼任第四机械工业部党组书记。
上世纪70年代,王诤在通信地面站建设的调研中
1977年4月至1978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参谋部第四部部长,1977年9月至1978年8月兼任总参谋部党委常务委员。
1977年8月至1978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8年8月13日在北京逝世。
1992年6月总参通信部编辑出版《怀念王诤》,翔实记述了他一生的光辉业绩。2014年初,当一部由总参信息化部制作的《走近王诤》电视专题片发放到总参系统部队后,立刻在军中引发一股“向王诤学习”的热潮。
王诤初到我党,当时条件非常恶劣,唯一的半个电台也是缴获国民党的,但是在王诤的技术带领下,我国的通讯,通信等重要的高科技事业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