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忠智照片
刘中起画像
4月12日中午,沂南县城细雨霏霏。记者采访时被一个意外得知的两代人“接力寻恩”的故事深深打动,立即乘车赶往故事的发生地——沂南县辛集镇李家林村。
在李家林村东北角的一片墓地里,一座老坟前并立着两座崭新的墨色石碑,左侧石碑上镌刻着“鱼水情深、恩重如山,抗日堡垒户刘中起恩人之墓”。村党支部书记邹发贞告诉记者,这就是老军人冯忠智的儿子冯建军,今年清明节为70多年前救护父亲的老恩人刘中起立的碑,右侧的石碑则是刘家的孙辈所立。
负伤养病在沂蒙
时间回溯到1940年10月,冯忠智所在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支队一营四连接到上级的指示,“必须拔掉临沂县外围敌人据点”,便开始对敌发起进攻。当时,有400多名日军盘踞在今沂南县青驼寺内。由于敌众我寡,冯忠智所在的部队连续采取游击战的方式,逼迫该寺守卫日军不得已向临沂城(现临沂市)退守。在这股日军奔向临沂城的途中,临沂城内的上千名日军,也出城增援。趁这时机,冯忠智所在的部队,开始在临沂大柏山一带设伏,围歼日军。战斗异常激烈,先后持续了7天7夜,敌我双方以大柏山为中心,反复争夺,展开了拉锯战。最终,1400余名日军全部被歼灭。在战斗中,年仅18岁的冯忠智前胸锁骨中弹,后脑部及左手被日军炮弹炸伤,伤情十分危急,被部队安排到当地农民刘中起家养伤。
刘中起的长孙刘瑞堂领记者来到冯忠智当年养伤的老宅。在老宅的院子里,72岁的刘瑞堂告诉记者,冯忠智被送到他家养伤时是1940年的秋天,那时他只有七八个月大。后来祖父刘中起经常和他们讲起那段往事。
“当时我们村是抗战堡垒村,附近的伤员都会送到我们村来养伤。那时候我们一家有9口人,有时连饭都吃不上,伤员送来后,自己不吃也要先给这个伤员吃好。给伤员吃放了猪肉的面疙瘩汤,一家老小却不舍得吃上一口,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片地瓜干。”刘瑞堂说,冯忠智刚来时伤势很重,以头部和手部的伤最为严重,左手的伤口都生了蛆。为了让冯忠智的伤赶快好起来,祖父母到处打听偏方,听说把山楂熬糊了能治手伤,他们就赶紧熬山楂给冯忠智敷伤口,结果伤口不但没好,反而烂得更深。一次,祖父听说村东12里外的李家官庄有个药铺卖的创伤药很管用,就吩咐父亲刘洪福与14岁的三叔刘洪太去药铺拿药。去的时候天气还不错,返程时却突然变了天,东北风卷着鹅毛大雪铺天盖地砸到身上,根本看不见路,父亲和三叔迷了路,绕了好大一个圈子才找到家,进门时两个人都变成了“雪人”。
与缺医少药比起来,日军不时地进村搜剿伤员则是更大的威胁。刘中起一家时刻保持警惕,只要一听到鬼子进村的信号,就立即行动。有时把冯忠智背到河边的地瓜窖里藏起来,有时则让冯忠智转移到一墙之隔的姑奶奶家,并不断为他寻找着更为安全的藏身之地。
在刘中起一家的精心照料下,冯忠智的伤终于痊愈了,但他并没有马上离开,一边组织村民生产自救,一边组织开展游击战,依然与刘中起一家住在一起,鬼子来了他就冒充刘中起的儿子,就这样住了半年才离开。
刘瑞堂说,知道冯忠智又回到了战场,祖父总是放心不下,经常念叨不知道小冯还在不在,现在在什么地方,直到1960年与世长辞。
遍寻恩人未如愿
刘中起坟前墓碑
冯忠智曾经居住过的刘家老屋
尽管在刘中起老人看来冯忠智离开后便音信全无,但其实冯忠智对刘中起一家的恩情一直念念不忘。战争年代结束后,冯忠智不但发出大量寻恩信,也曾亲自踏上沂蒙故土,寻找自己当年的救命恩人,但始终未能如愿。4月16日下午,冯忠智老人的儿子、在辽宁省朝阳市工作的冯建军通过电话向记者回顾了父亲的坎坷寻恩路。
据冯建军介绍,父亲冯忠智是临朐县冯家营村人,随大部队离开山东后,他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等。虽然心中挂念着像对亲生儿子一样疼爱自己的刘中起老人,但连连的战事没有给他联络的机会。自1954年以后,冯忠智就一直试图寻找到恩人刘中起一家。由于1940年时李家林村隶属沂水县,冯忠智就给沂水县写了许多信。
“看见寄出的70多封信原封不动地打了回来,我爸非常遗憾,他觉得当年他欠了刘爷爷一家的情,现在一定要报恩。他没有放弃,除了写信之外,也曾特意到临沂去找,但因为李家林村没有很明显的地形标志,我爸也记不起村子的位置。”冯建军回忆,1982年-1985年期间,他被调到山东工作,一直在替父亲寻找刘中起一家的下落,父亲也专程到沂蒙山区好几趟,每次都无功而返。
1984年,冯建军与父亲、妹妹冯玉梅再赴沂水寻恩。“我爸提着皮箱,里面一件军用毛料大衣,一个军官戴的毛料帽子,这两件物品是他的老战友所赠,当时我爸自己都不舍得穿、不舍得戴,说给你刘爷爷留着,不过还是没有找到。我跟我爸说,要不然咱们别找了吧,这么多年过去了,肯定重新进行了区划,刘爷爷一家也可能在革命战争后期被杀害了。听完我说的话,我爸落泪了,我也落泪了。”说到动情之处,冯建军有些哽咽。
1995年,冯忠智病逝前的一天,把冯建军叫到病床前说:“我的第二次生命是沂蒙山区人民给的,我这辈子没做过对不起党的事,唯一欠下的一个大人情,就是沂蒙山区你刘爷爷一家人,是他们把我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我是实在找不到他们了,你一定要帮我找到你的刘爷爷一家人,报答他们的恩情,否则我死不瞑目。”
接力寻恩圆父梦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冯建军根据父亲生前提供的地址,开始了艰苦而漫长的寻找,他先后向山东临沂等市发出了上百封信(函),但都如石沉大海。冯建军说,他父亲提供的地址是“沂水县李林村”,但经过多方查询,沂水县根本没有这个村子,寻恩线索一度中断。
2010年年初的一天,在读大学的冯建军女儿冯嘉滢见爸爸这些年总是皱着眉头,就问爸爸是否有啥烦心事,冯建军就把困扰心头多年的这件事告诉了女儿。女儿听后对冯建军说,她猜测有两种可能:一是地址记错,二是现在的区域划分很频繁,应该找新旧地图对比一下,看一看区域划分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