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山东沂蒙6月23日电(耿立杰)这是一组鲜活而又催人奋进的数字:201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4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9亿元;全县已建成开放旅游景区12家,其中,国家AAAA级以上景区6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5万人,每年旅游新投资超过10亿,旅游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14%……
这座城市有着一张张闪亮的名片:“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山东最具竞争力旅游强县、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山东县域旅游品牌十强县”、“山东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基地”……
这是一座传承和张扬着“沂蒙精神”的旅游新城——山东省沂水县。创新是他们的号角,变革是他们的“利器”,在他们的手中,一幅改革创新的旅游发展新画卷正舒展在八百里沂蒙大地上……
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内生动力
10年前的沂水,没有一个旅游景区,曾被众多专家称之为“旅游开发盲点”。在一个旅游弱势资源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发旅游,曾被视为是一步险棋。但越是“险”处,越蕴含绝妙生机;越是“险”处,越容易激发自我加压求突破的蓬勃动力。
2000年,沂水旅游开始萌动。少量的民间资本尝试启动旅游开发。沂水旅游的决策者,抓住机遇,果断决策,因势利导,积极扶持和引领。以四门洞景区开发为标志,沂水旅游打响了产业开发第一枪。撬动了关键的第一块砖,“大厦”的承力支点便会瞬间改变;打通了创新思维的管道,活水也便会源源不断的流出。
沂水县充分发挥政府的强有力支撑作用,对全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摸底,谋划布局,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编制了《沂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沂水红色旅游开发规划》,确定推进全县旅游业有序开发的整体思路,以“助推器”、“孵化器”、“催化剂”的作用主导了这次产业打造和创新。从一家景区到一群景区,从单一产品到四大产品体系,沂水旅游从“夹缝里求生存”,靠着“摸石头过河”, 10年一路走来,旅游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走出了一行行坚实的足印,收获了一串串沉甸甸的果实……在山东乃至全国叫响了沂水旅游的闪亮品牌,产生了独具发展特色的“沂水旅游现象”。
2005到2009年的这5年,是沂水旅游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5年。全县各景区游客接待和旅游综合收入连年以平均超过50%的速度递增。但高速度增长的背后,沂水旅游也蕴含着极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旅游开发热和投资热持续升温,低水平重复开发显露苗头。扬帆必先把好舵。站在新起点,沂水旅游走在了新的十字路口。一些深层次影响沂水旅游未来发展的问题开始显露——旅游企业主体小、发展定位模糊,全县旅游资源分散、集约化程度低,各企业发展良莠不齐、粗放型经营管理等。这些问题和矛盾,如果不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必将会成为制约沂水旅游实现新突破的较大瓶颈。如何握紧拳头,打出一记漂亮的组合拳,从转变旅游业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旅游产业结构上寻求新的突破,把沂水旅游品牌做大做强,以此实现旅游产业的均衡科学发展,提升沂水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沂水旅游的决策者在思考。
立题必先破题,突破必先打破。跳出沂水看沂水旅游,跳出产业看产业发展,沂水旅游的决策者没有盲目自大,更没有固守自封。他们确定了眼睛向内看,狠练自身内功的战略思路,整合重组资源,增强内生动力,成为推动沂水旅游科学发展的新命题。
资源整合,管理重组,市场融合,企业归并是2010年沂水旅游的热名词和关键词。把发展模式不同、产品不同、产权不同的雪山彩虹谷、天然地下画廊、沂蒙山根据地三家旅游企业重组旅游集团进而策划上市的决策,犹如滚滚春雷响彻大地,震撼和激荡着行业内外。山东省旅游界专家学者的目光一齐投向了沂水。
“组建大型旅游集团,是沂水县委县政府推进沂水旅游发展的重大决策,是保持沂水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亦是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必然要求,是根据新形势确定的一条沂水旅游发展主线”,沂水县政府顾问范春生这样说。
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是一次决定沂水旅游扬帆远航的重大决策。举全县之力,借全县之智。2010年5月,沂水第二家旅游集团——山东亲情沂蒙旅游集团筹建上市领导小组成立,时任县长的刘贤军亲自挂帅,全县32个相关部门全程参与。经过短短半年的紧张筹备,2010年12月,山东省首家整合政府控股旅游企业和民营旅游企业资源重组成立的山东亲情沂蒙旅游集团顺利组建完毕,正式宣告成立。此集团的成立开创了山东省县域旅游企业重组旅游集团的先河,在业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龙头崛起,产业汇聚。如今的沂水,已经形成亲情沂蒙和龙岗旅游两大产业集团引领发展的战略新格局。地质奇观、休闲度假、红色文化、沂蒙风情、佛教文化,健全的产品体系已然形成,旅游产业链条亦在不断的被拉长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