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宣纸文化园 |
2008-06-17 08:26:51 |
|
作者:黄飞松 |
浏览次数: |
|
|
|
|
。听文化园配备的导游介绍,这踩料的缸与平常的水缸也不一样。普通的水缸底部是往里凸,而这缸底是往里凹,既节省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又防止因底部的不润阻碍了皮料的循环。这些都是劳动者们在长期的日积月累中产生的技巧工具。
当一缸皮料踩好后,有人拿出以老棉布做成的大口袋来装,将装好的大袋子中间装上一根特制的竹杆固定好,放进一个大水池子操作起来,随着大袋子在池水中的捣腾,一池清水立即翻腾起白浪,白浪向池中的出口弥漫,清水又从进口灌进来,如此倒腾,大袋子中的皮料终于干净起来。原来这就是宣纸中的清洗环节之一。
接着,我们又到了宣纸操作中更重要的环节之一,这就是捞纸。在捞纸的那个地方,操作者们一般都面对面地站在名曰纸槽的水池前,池内注满了水,水里面有纸浆。纸浆是被水稀释了的,一朵一朵的,云彩般弥漫在有限的池中,在这些纸浆的池前由操作者们共同抄起一名曰帘床的东西。方方正正中规中矩的帘床以细长的杉木,一个榫头套着一个榫头牢牢地相互固定而成。帘床中间均匀地安插上芒杆,这样的帘床平展、沥水,而后铺上纸帘,就可以捞纸了。捞纸由两人来共同操作,主角曰撑帘,配角谓抬帘。撑帘的师傅担负着纸的厚薄等一些技术性的责任,每捞完一张纸,负责将纸拎到纸板上,将吸附于纸帘上的湿纸页随着纸帘技术性地处理成半筒状,无水泡很均匀地将纸在纸板上舒展开来,而后将柔软细密的纸帘处理成一块平板似地从纸板上轻轻地掀走,将湿纸留在纸板上,继续操作下一张纸。
捞纸的下道工序是晒纸,晒纸时将处理好的湿纸页架在一个架子上,一张一张地轻轻地揭下来,以刷把又将湿纸一张一张地贴在火墙上,要不破不皱的非常地不易。最为奇妙的还是手工剪纸,那些剪纸女工们将检验好的纸叠成一起,手拿特号大剪刀对准纸边一剪下去,整齐洁净的纸边就展现在人们眼前。
当我们看完宣纸操作的大部分工序后,不禁为这样一个整体的劳动场面而汗颜,当我们在任意地使用宣纸时是否会想起宣纸就是这样在“水深火热”中锻造出来的。在这里,你将一切都参观完毕后,导游又将我们带到体验间。在目睹了宣纸艺人们的实地操作后,可以亲手做成一张宣纸、一支笔、一块墨。当然,你不可能将一张宣纸、一支笔、一块墨制成精品,只是让人在实地操作时充分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与荣耀,然后将这份快乐和荣耀带回家与朋友和家人同享。
当一切完成后,时常会想起宣纸文化园中的点点滴滴,那些劳动场面是那样地震撼人心,几乎每一道工序、每一件工具都结合了人类初始手工技艺的精华。因此,你就在心中消失了初入园中,似乎只是见到一片普普通通的皖南徽式民宅一般,不张扬,不显眼。当你漫步其间,此地的每一处、每一点无不焕发出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传统手工技艺魅力,让你不知不觉中为之倾倒,为之叹息,为之骄傲,为之回味。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