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潭 |
2008-06-17 07:50:57 |
|
作者:董胜利 |
浏览次数: |
|
|
|
|
大唐天宝年间,公元755年,游历四方而暂客居皖南兰陵的李白收到了来自泾县的一个叫汪伦的人写来的一封信。与其说这是一封信,倒不如说是一封邀请函。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于是,太白欣然而往。
谪仙的这次泾县之行,一路之上不胜枚举的美景使他诗兴大发,“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的赞美绝句不禁脱口而出。
终于和汪伦见面了,太白迫不及待的要去尝尝万家酒店的美酒,看看十里桃花的美景。主人这才笑着解释:“十里桃花”,乃是地名十里桃花渡;“万家酒店”,只是万姓老板开的酒店!李白听罢不觉莞尔,于是释然。谪仙欣赏主人的睿智,更感激他的热情。接下来的多日坦诚相处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地的秀美风景更让客人乐而忘返,然而欢娱毕竟是智暂的,分别当是必然的。
终于要走了,李白乘上一叶扁舟从桃花潭出发,汪伦带着当地的男女老幼在岸边踏歌关行。李白激动了,他不禁有硬咽,哽咽之中他向汪伦挥了挥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化送我情。
岁月如梭,昔人已作古人,踏歌之乐虽然远远隐去,而踏歌古岸仍在,桃花潭仍在,那举世闻名、脍炙人口的《赠汪伦》仍在传唱,那婀娜多姿的风貌仍一如当年!
谪仙一次寻常的访问,让桃花潭有了夸耀千年的资本和四海皆知的声誉。你看那:碧波如镜的潭水,翠翠幽幽;哪当空耸立的峭崖,怪石嶙峋;哪踏歌的古岸,古树林立,青藤披景,陶潜误入桃源深处;万方空灵活,老君错当蓬莱仙镜。
到过这儿才知道,桃花潭的实际内容还远不止于潭的本身。潭水是这里的中心却又不是全部。依傍晚的桃花潭,守望着桃花潭,拱卫着桃花潭的是一个典型的皖南徽式村落。大大小小的明清古居和潭水配合的相得益彰。村中一条自古沿袭而来的光滑的青石路四通八达,它不仅把全村的家家户户连成一体,还把所有来到这里的游客一个个从村口引领到千古桃花潭畔!假若你徜徉其中,就好像你就是这里的主人!我踏着一块又一快一字儿铺码的青石板,心情享受着从马头墙屋顶一直照到斑斑驳驳墙上的阳光,所带来的那种难得的静谧和优雅。我浏览着一个又一个两边的老式宅门,水磨石门框,和那些精美的雕花门楣,细细品尝着那回味无穷的皖南古韵!顺着青石路拐几道弯就是一个城门式的洞门。从洞门两边夫手木梯而上,就是远近闻名的“踏歌岸阁”,登上阁楼,极目远眺,桃花潭的美景尽收眼底,走出洞门便豁然开朗,一片河滩,一汪录水,这就是当年汪伦踏歌送李白的地方了。
“于今潭水依然深,无夫当年乘舟客”。
这句话却是差了,太白是乘舟去了,在他的身后又有许许多多的人寻着他的脚眇来了。多少年来由桃花潭引出的呤吧之词不绝于世。如今的桃花潭更以它的古朴、自然、秀丽,吸引着世界上各个角落不同肤色的游人。一个叫恩莱特的英国人在这里考察后说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游桃花潭一日,胜度天堂一生”。
当我踏着谪仙曾经走过的路来到了桃花潭时,和其他到过这里的人一样惊叹了。我不是诗人,所以不会作待,面对美景我只好微微仰视隐在万绿丛中的怀仙阁,然后一句话也不说,把这里的景色深深印在脑海里——带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