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
2008-06-17 07:54:07 |
|
作者: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孙志刚 |
浏览次数: |
|
|
|
|
(2007年10月12日)
尊敬的各位老领导、新四军老同志,各位来宾和同志们:
在这天高气爽的金秋十月,在举国上下喜迎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际,今天,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在我省革命老区宣城市泾县隆重召开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会,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而又十分重要的集会。在此,我代表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向纪念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不辞辛苦莅临纪念会的各位老领导、新四军老同志致辞以崇高的敬意!向参加纪念会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70年前的1937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断升级,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实现了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国共合作抗日的形势下,继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经共产党的多次交涉和国民党当局的同意,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从10月起陆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并以10月12日为建军纪念日。随后,叶挺、项英、陈毅等积极筹划新四军的组编工作。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驻南昌;4月5日到达皖南歙县岩寺;8月2日进驻泾县云岭。江南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奉命开赴皖南集中改编,与此同时,江北红军游击队集结于皖西地区。经过短期整训后,新四军共辖4个支队,10个团,1个怎样特务营,计10329人,6200余支枪。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四军转战大江南北,纵横华中敌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不惧艰险,不怕困难,以坚忍不拔、顽强果敢的斗争精神,广泛开展敌后游战,并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战斗于日军占领的上海、南京、徐州、武汉、杭州、合肥等大中城市周围和水陆交通干线两侧,谱写了一曲曲胜利凯歌,成为华中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在八年抗战中,新四军对日伪军作战2.46万余次,毙伤日伪军29.37万余名,俘获日伪军12.42万余名,另有5.4万余名日伪军投诚、反正。最多时抗击和牵制了16万日军、23万伪军,同时,新四军也在战斗中成长壮大,从最初的万余兵力,发展到拥有主力21余万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民兵96万余人,共光复国土25.3万余平方公里,建立了地跨苏、浙、皖、豫、鄂五省的苏中、淮南、苏北、淮北、鄂豫边、苏南、皖江、浙东等八块抗日根据地,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安徽地处华中腹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战略相持阶段到来之后,安徽抗日战场是华中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8年5月12日,新四军四支队首战巢县蒋家河口,打响了挺进敌后的第一仗,拉开了华中敌后游击战的序幕。新四军第二、第三、第四支队和随后成立的第五、第六支队都战斗在安徽境内,先后取得了芜湖官陡门、五次繁昌保卫战、全椒周家岗和泾县两次反“扫荡”等战斗的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开辟了皖南、皖中、豫皖苏等抗日游击根据地。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重建后组编的新四军7个师当中,第二师、第四师和第七师主要在安徽省境内战斗。这3个师先后创建和发展了淮南、淮北和皖江三块抗日民主根据地,使安徽成为新四军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同时,中共中央东南局、中原局以及由中原局改称的华中局长期驻在安徽,在安徽境内领导华中地区军民进行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的重要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叶挺、项英、陈毅、粟裕、张云逸、高敬亭、彭雪枫、罗炳辉、袁国平、周子昆、邓子恢、曾希圣、张爱萍等都曾在安徽领导过敌后抗日斗争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