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以德威兼施之策争取伪军反正的高超艺术 |
2008-06-17 07:45:35 |
|
作者:朱清泽 |
浏览次数: |
|
|
|
|
胡铸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第十章“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之中,有15次提到“和平”两字,多次出现“同胞”、“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三词。学习后,联想起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以中华民族之情与德威兼施之策,成功的争取了六万余名伪军反正和难以计数的伪军官兵暗中支持新四军的高超艺术,这对于当前我国的反分裂、反“台独”和反恐斗争等都有一定启示意义。
一、陈毅是全军做好争取伪军工作的典范
陈毅深谙《孙子兵法》中的“上兵伐谋”之策。八年抗日战争中,他以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的博大胸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战略家的高展远瞩,以中华民族之情与德威兼施之策,以高超的敌伪工作领导艺术,在争取伪军弃暗投明、助我抗战直至适时反正的工作中,率先垂范,成为我军争取伪军工作的杰出开拓者和领导者。
早在1938年6月,陈毅率领新四军第1支队挺进苏南敌后半年时间内,就争取了金坛王德成部、镇江绥靖队姜希安部及镇江杜某所部等三股伪军的反正,共计有人枪300余。人数虽少,但在抗战前期新四军刚刚出师东进,侵华日军猖狂之时,其政治意义重大。陈毅在《茅山一年》一文中总结了争取伪军工作的七个经验。他指出:“军事进攻,配合政治的争取,是伪军的反正工作第一个经验”。他后来根据毛泽东关于“对待伪军应采德威兼施办法”的指示精神,提出了“在军事上制服伪军、在政治上控制伪军”的两手并用方针,为新四军高级指挥员们所熟知。陈毅总是以深厚的中华民族之情,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态度,客观、全面、透彻地分析和把握伪军的性质、成份和政治态度,采取正确的决策和行动,“打动伪军的心,造成其民族觉悟”。他的经验和观点,在中共中央1941年8月4日《关于敌伪军伪组织的工作决定》关于“对已组成的伪军加紧争取工作”的总方针和具体政策中,以及新四军争取伪军工作的实践中,都可以看到其影子和指导意义。
1944年陈毅在延安参加筹备中共七大期间,写给中央的《华中六年工作总结报告•伪军情况》,是他继《茅山一年》之后的又一篇经典之作。
他指出:在华中的8部正规伪军,分为伪化顽军和伪化地方实力派。前者多为顽方掌握,企图利用敌寇以攻我,不易争取;而后者容易争取中立。在华中的地方伪军,是分散在苏、浙、皖、豫、鄂、苏淮特区的县警队、反共自卫队、清乡队等;另有一种系地方士绅处敌据点附近,不得已而投敌者。这些人经我工作容易成为两面派或三面派。而另有一种被我打仇了的伪军多半是坚决反我、危害较大的伪化顽军之类。总之,在陈老总的心目中,伪军官兵生为中国人,是侵华日军“以华制华”的工具和炮灰,有些人成为侵华日军的帮凶,是一个成分复杂、政治态度复杂的混合体。伪军中数典忘祖,丧心天良,真正死心塌地地背叛国家、背叛民族的败类是一小撮,而大多数是人是受敌人的欺骗利诱和强制逼迫,或贪生怕死、或为了保存实力、或为了谋取生路和一已之私利,而丢弃人格加入伪军的。然而伪军不同于侵我国土、杀我同胞、掠我财物、蹂躏中华民族的日军,伪军成员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他们中的多数人对日军屠杀掳掠中国人的野蛮行径不能不引起愤懑。正如陈毅在该“报告”中所引日方1943年派出考察伪军的平沼所得出的结论:“华中和平军的抗战思想尚未根本消除”。这就为我党我军做好争取伪军工作提供了“政治基础”。
二、领导干部与伪军队伍中的同情者交朋友
常言道,“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在抗日战争期间,在伪军队伍中同情共产党、新四军和抗日军民的大有人在。中共中央1941年8月4日的《决定》中有一条具体的方针政策,就是强调与伪军组织中的同情者“交朋友,少结怨仇”。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