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中的百合——冯玲 |
2008-06-17 07:20:18 |
|
作者:冯 云/口述 江志伟/记录、整理 |
浏览次数: |
|
|
|
|
编者按:2007年5月12日,新四军女战士冯云克服九十二岁的高龄和长途颠簸的困难,专程来到云岭回访新四军军部旧址,祭奠其妹冯玲同志。应冯云同志的要求,特选登《冯玲传》,以飨读者。
其妹冯玲是新四军教导总队中村医务所护士,1939年7月1日,日寇飞机轰炸中村医务所时,因奋力抢救伤员而光荣牺牲,年仅20岁。1939年9月冯云来云岭奔丧时,毅然留在了云岭,穿上了新四军军装。
一页新四军女战士的战地日记,又把我带回到我那可爱的妹妹身旁:“1939年秋,x月x日。这一天,军医处沈其霞处长陪同叶挺军长、军长夫人,还有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到医院来。院长叫我陪他们去看冯玲的墓。她是在日机轰炸时为抢救伤员牺牲的英雄。我也抢救过伤员可没成英雄。让我陪军长、史沫特莱去瞻仰,也算是给我的优待了……”我无法再读下去了。我得擦去满眶的泪水,扶正老花眼镜,倾吐我65年揪心的思念。记下我妹妹如火如荼的短暂一生、只有二十岁的一生……
1919年4月8日,一个没有庆祝过的生日
我的家乡浙江省海盐县澉浦镇是个面向大海的小城镇。当我的妹妹冯玲1919年4月8日降生在这个海边小镇的时候,我刚刚4岁。爸爸沿着小镇上的男人们走惯的生活之路走着,投亲靠友在上海一个洋布店里做做帮手。妈妈在家中抚育儿女,维持家庭。妹妹的名字大概是按当地习俗请来测字先生给取的,我叫冯云宝,她就叫冯玲宝。想不到这个随意取自他人的名字后来居然与她“玲珑活泼”的性格竟是那么吻合。至于戏剧性地丢弃名字中的“宝”字,那是到了新四军之后的事了。
1925年,从海盐到上海
冯玲6岁的时候离开家乡、离开祖母来到上海虹口区周家嘴路随父上学,就读的是我们家后门的红光私立小学。由于刚从小城镇来到大上海,来到爸爸、妈妈和姐姐身边,冯玲整天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然而由于家境困难,使得她的童年是那么短暂。1933年刚刚13岁的冯玲读完高小毕业之后便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由我们的房客、大东烟厂女工阿根妈介绍我们姐妹俩到该厂去当童工,帮助维持生计。
1934年,上海女青年夜校肇丰路分校
在我们步入少女时代的时候,很荣幸地得到了顾静华、范志英这两位大姐的引导,介绍我们到上海女青年夜校肇丰路分校去学习和活动,介绍我们姐妹俩加入了青年团组织。从此,不论刮风下雨,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都坚持沿着那排路灯走进夜校,走向一个完全崭新的世界。
当时上海女青年会办的夜校共有四个,即沪东肇丰路夜校、浦东夜校、沪西夜校和杨树浦夜校,统由女青年会干事领导。这里的学员大都是来自各个工厂的女工姐妹,按原有文化程度分为初级班和高级班学习。这里的老师大部分都是进步人士和地下党员,顾静华原来就是这里的老师。每晚七点到九点上两个小时的课,除了语文、数学课有课本外,时事课就是由老师根据自编的教材给我们演讲了。这种演讲很吸引人,就像姐妹之间的谈心,讲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情或者是我们百思不解的问题,因此我们都喜欢时事课。
夜校的歌咏活动非常热闹,女孩子们谁个不喜欢唱歌呢?冯玲长得小巧,一副机灵劲,似乎更有这方面的天赋。当音乐家吕骥同志来教我们唱《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新女性》等歌曲时,别人还没背熟歌词,她却已经能够有韵有味地单独高唱了。大家都羡慕她,夸赞她,许多人都愿意与她交朋友。这就使得她后来在接受陈菲玲交给的发展青年团的任务时能够毫不费力就发展了蔡月娥、蔡月梅、高秀英、王阿觉等好几个女工入团。
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多彩,大家充分利用有限的活动场地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其中跳绳和摄影是冯玲最喜欢的了。夜校里大家都喜欢穿长旗袍、剪短头发,因此跳起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