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革命纪念馆讲解员的魅力 |
2008-06-16 16:44:01 |
|
作者:王春霞 |
浏览次数: |
|
|
|
|
。(2)要求每个讲解员阅读《新四军在皖南》、《皖南事变》、《旧址简介》、《云岭烽火》、《项英传》等书籍和资料。我们还常常收集军史资料,进行参考。(3)根据陈列内容编写生动的讲解词,并且结合陈列图片和文物,逐段、逐句、逐件地研究其含义,要求讲解员掌握其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讲解水平。
(二)及时地将新四军军史研究成果告诉讲解员
历史是发展的,历史研究也在发展。故在发展过程中有反复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实事求是地说,新四军军史研究同样经历过大起大落,受过去极左思潮的影响,史学界对新四军军史研究存在不少误区。比较典型的是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功过评说,未能实事求是地对他进行公正、公平的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史学界对项英同志做了公正评说。这都属于新四军军史研究最新成果。这样,有关过去对项英评价解说就必须及时进行调整,需要新增加讲解内容。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很敏感的政治问题,来不得半点差错。于是我们要求讲解员在评说项英副军长时,必须按照1998年项英诞生100周年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给予项英的定论进行讲解。还有其他有关重大历史事件研究成果,如项英有没有向南发展的“三山计划”,新四军为何绕道走茂林,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被错杀一事等关键问题,我们均按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从中选择较为公正、富有权威性研究者的文章。统一讲解。
同时要注意细节,针对军部进驻云岭日期过去一直认为是1938年的7月1日,后来随着赖传珠日记出版,军部进驻云岭的实际时间应是1938年8月2日,我馆都要求讲解员及时进行更改讲解词。
(三)结合陈列更新扩大讲解范围使讲解内容生动有趣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主要有两大基本陈列:一是新四军军部旧址的原状陈列;二是设在军部大会堂旧址内的《新四军在皖南》辅助陈列。另外我馆新开辟了三大专题陈列:《云岭碑园》,该园镶嵌了60块党和国家领导人和新四军老战士的墨宝。《叶挺将军摄影作品展》、《叶挺将军生平图片展》和《项英同志生平图片展》,尽管这些陈列展览讲解的内容较为稳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局部和细节内容还会有变动和调整,故在讲解中要求我们讲解员都必须跟上节拍,不能一成不变。
(四)结合旧址传授古建筑文化知识
因为我馆旧址均系皖南徽派古建筑群构成,而且风格独特,既有宏伟壮观的祠堂文化,也有典雅精美的庙宇文化,还有小巧玲珑的古民居,这在全国也是富有代表性的。
由于这些古建筑是新四军军部1938年—1941年在皖南云岭战斗、生活、工作近三年的历程见证物,一直受到很好的保护,至今保存完好无缺。近两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革命文化和自然遗存不断地开发和展示,新四军军部旧址传承了徽派特色的建筑风格及蕴藏在古建筑内部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引起观众的兴趣,我馆为了提高讲解员水平,专门请了专家给讲解员授课、培训。
讲解员的外在魅力,在于讲解员的容貌、衣着、举止、仪表。有些讲解员一味追求时髦,不懂色彩美、造型美、装饰美,往往脱离自身的体形、肤色、年龄、性格,来选择服饰和化妆,这就适得其反。
内在魅力是讲解员的灵魂,外在魅力也少不了,关键是将其融合在一起。1991年,在北京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了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史全国大联展。当时,一位王继红老师在展板前讲解抗日英雄赵一曼的故事,我听一场流一场泪,十几年过去了我印象仍特别深刻。她的精彩讲解就是讲解员内在魅力和外在魅力的有机融合。
讲解员就是一名演员,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讲解员魅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要不断进取,不断探索,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讲解水平,才能成为一名魅力永驻的讲解能手。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