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讲解的态势 |
2008-06-16 16:31:51 |
|
作者:饶园 |
浏览次数: |
|
|
|
|
作为一名讲解员,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讲解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用态势语言来辅助讲解。如果把讲解时的态势处理得恰到好处,就会使讲解的效果事半功倍。讲解时的需要注意的态势主要有站姿、目光、表情、手势等方面。下面我结合所学知识和工作实际,就讲解的态势谈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一)站姿
站姿能显示讲解员的风度。一般来说,讲解员在讲解时,身体要挺胸立腰,端正庄重。所谓“站如松,坐如钟”。有的景点比较分散,需要坐车,讲解员在车内讲解,必须站立,面对客人,肩膀可适当倚靠车厢壁,也可用一只手扶着椅背或扶手栏杆。在实地讲解时,一般不要边走边讲。在讲解时,应停止行走,面对客人,把全身重心平均放在脚上,上身要稳,要摆出一副安定的姿势。不可摇摇摆摆,焦躁不安,直立不动,或把手插在裤兜里,更不要有抽肩、乱摇头、不停地摆手、舔嘴唇等怪异的动作。
(二) 目光
讲解是讲解员与观众之间的一种面对面的互动。这种面对面的互动,双方可以进行“视觉交流”。游客往往可以通过调动视觉器官,从讲解员的一个微笑、一种眼神、一个手势中加强对讲解内容的理解。讲解时,运用目光的方法很多。
(1)目光的联结。这是加强讲解员与游客关系的重要因素。凡是一直低头或望着毫不相干处,以及翻着眼睛只顾口若悬河的人,是无法与游客产生沟通的。但目光不能老是盯着一个人,更不要老是盯着一个人的眼睛,尤其是异性,否则会使人反感或使人不自在。
(2)目光的移动。讲解员在讲解某一景物时,首先要用目光把游客的目光引过去,然后再及时收回目光,继续投向游客。
(3)目光的分配。目光要注意统摄全部听讲解的游客,即可把视线落点放在最后边的游客的头部,也可不时环顾周围的游客,使他们产生遗弃感。
(4)眼球的转动。当你的视线朝向哪方,你的面孔就应正对着哪方,那种只眼球滴溜溜转动,而头却不随着眼球转动的人是令人生厌的。
(5)讲解与视线的统一。当讲解内容中出现甲、乙两人对话场面时,在说甲的话时,要把视线略微移向一方,在说乙的话时,要把视线略微移向另一方,如此可使听众产生一种逼真和临场感。
(三)表情
表情是指眉、眼、鼻、耳、口及面部肌肉运动所表达的情感,有关资料表明,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首先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这么个公式:
信息的总效果=7%言词+38%语调+55%面部表情
由此可见,面部表情在讲解员讲解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前面谈到的“目光”是面部表情的一个方面,下面再谈谈讲解时的面部整体表情。
讲解时的面部整体表情有助于讲解内容的情感表达。如果讲解时讲解员“铁面无情”或“麻木不仁”,没有必要的感情流露,那么他只能是一部“会说话的机器”。如果讲解员的面部表情没有喜悦兴奋的神色,就难以使游客感到你的真情实感,就激发不起游客的感情波澜。但是,脸上有一定的表情,而缺乏足以表达内心丰富情感的变化,或面部表情过于做作,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不一致,不协调,同样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有的讲解员在讲解时,努力做出过于夸张的各种表情。就像给小学生讲课或话剧演员的表情一样,就显得矫揉造作,不自然。因为讲解员不同于给小学生讲课,也不同于艺术表演,面部表情既要准确,又要适度。为此,面部整体表情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有灵敏感。就是说,要比较迅速、敏捷地反映内心的情感。面部表情应该与口语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产生并同时结束,在时间上要同步,表情时间过长或过短,稍前或稍后都不好。
第二要有鲜明感。讲解员的面部表情要明朗化,即每一点细微的表情变化都能让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