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址巡礼之一—军部司令部旧址 |
2008-06-16 12:22:34 |
|
作者:本站 |
浏览次数: |
|
|
|
|
云岭,位于距泾县城西24公里,地处青阳、南陵、泾县三县交界地带,绵延的山脉与黄山、九华山相接。山上常年云雾缭绕,山间苍松翠柏掩映。环绕云岭,澄碧的叶子河常年潺潺不绝,由东向西注入青弋江。一座座村落,参差错落,似珠翠撒在青山秀水间。新四军军长叶挺同志曾用“云中美人雾里山”的诗句来赞誉它的美丽景色。
1938年8月,国民革命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部移驻到这风光旖旎的偏僻山乡。新四军军部所属的司令部、政治部、战地服务团、教导队、总兵站等直属单位和中共中央东南局、中共中央军委会新四军分会均分别设在罗里村及其东西约十五公里的十三个自然村内。
在此后两年半的时间里,新四军领导人在此运筹帷幄,指挥广大指战员在大江南北的广阔战场上,打得日军闻风丧胆,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新四军的威名远播中外。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军部旧址仍旧古貌依然,接纳前来瞻仰、凭吊的人们,去缅怀和追思。并以其独特的革命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旧址群之一、中国近现代八大重要史迹之一、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在纪念新四军建军七十周年之际,为纪念和宣传新四军文化,弘扬新四军精神,我们将从一处处旧址入手,去追寻逝去的遗迹,去寻觅封存的记忆,来缅怀新四军在皖南三年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本期介绍的是新四军军部司令部旧址。
司令部旧址:位于云岭镇叶子河畔的罗里村,新四军军部司令部下设参谋处、秘书处、副官处、协理处、军械处、军需处、军医处、军法处及后方留守处、章渡总兵站、文化工作委员会。司令部及参谋处、秘书处分别设在云岭罗里村“种墨园”、“大夫第”两幢地主宅院。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也分别在这两幢地主宅院居住、办公。司令部其它各处,也都分设在附近的民宅里。
种墨园照
“种墨园”:原是地主陈冠群的宅院,建于清末,距今己有一百多年,总面积为1638平方米。宅院何称为“种墨园”,据该院后人介绍陈冠群的祖辈曾是一名清朝秀才,他希望子孙们能够成为一个个有作为的文化人。因为过去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其后人也不负所望,都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在学校教书育人。宅院是由三进四十七个房间和一座小花园组成,整体呈船形,一条小溪终年不息从东侧流过,使这所宅院酷似一艘顺流而下的巨轮。
一九三八年八月二日,身为章渡区区长的陈冠群,主动让出自家宅院并带领地方绅士、老百姓在一遍锣鼓声中欢迎新四军军部进驻泾县云岭。叶挺军长即迁此居住、办公,直至一九四一年一月四日,新四军奉命北移才离开此地。
周恩来一九三九年二、三月间来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工作,曾下榻在叶挺军长的办公室。
司令部副参谋长周子昆、国际友人史沫特莱、作曲家任光夫妇等都曾在此居住、办公。
司令部的参谋处于一九三九年下半年也从“大夫第”迁至此屋厅堂办公。
“大夫第”:建于清末,系云岭罗里村地主陈福骥的宅院,“大夫”是古代的一个官名,一个地主的宅院为何有“大夫第”之称,据说清朝后期腐败买官卖官比较盛行,陈福骥的祖上是一个商人而且生意做的比较大,南京、芜湖、杭州等地都有商铺。过去有一种“刑不上大夫”之说,于是他就花钱捐一个“大夫”官名。此屋主要由前院后院及正房、厨房、厕所、柴房和杂房组成,楼上楼下房间共有六十四间,总面积两千多平方米。房屋大都中间是厅堂,两边是厢房,厢房和厅堂前面都是天井。天井的设置是陈氏有意将天井四周的瓦面向内倾斜,雨水瓦沟流入建筑内部,俗称“四水归堂”的建筑形式,喻意财源不外流,人丁兴旺、家族源远流长,所谓“家有天井一方,子子孙孙兴旺”一说。厅堂的明架藻井,天井四周的撑拱、门窗隔扇、吊灯木座和明清家俱上多用木雕。均以乳白色为底,黑中有白,白里带灰,粗犷豪放,色彩自然,极有中国画的水墨味道的花砖镶嵌门墙,装饰廊道和堂厅之壁以至成为本地明清建筑上的一大特色。当年新四军军部借居过的房屋、院落面积为727平方米。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