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老区——宣城狸头桥镇 |
2008-06-16 12:21:40 |
|
作者:蔡长雁 |
浏览次数: |
|
|
|
|
狸桥镇位于宣城市宣州区北部,与郎溪、高淳交界,抗日战争时期是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外围组成部分。
1938年6月,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在叶飞率领下进驻宣城水阳,6月中旬,第二支队在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率领下,一部到芜湖当涂以东小丹阳两侧山地,一部到芜湖当涂以东至小丹阳之间的水网地区发动群众,抗击日军。随后,张鼎丞、粟裕抵达支队司令部。9月,张鼎丞、粟裕率支队司令部进驻宣城北乡的史家湾、东华里、上冯村、慈溪等地,10月,又移驻狸头桥的塔山村、红杨树村,1939年4月中旬,又转移到狸头桥附近的的横路章村。为建立以狸头桥地区为中心的苏皖边抗日根据地(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一部分),新四军第二支队在苏皖边和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在宣城境内的主要战斗有:1、奔袭裘公渡。1938年冬,日军从湾址派伪军一个中队侵占裘公渡。粟裕决定派二支队特务大队前去消灭这股伪军,行前,粟裕向特务大队长朱昌鲁作了周密交待,当晚12时,特务大队在一支队侦察连的配合一奔袭裘公渡,经半小时激战,俘伪军队长以下40余人,缴机枪1挺,步枪30余支。2、水阳战斗。1939年1月3日,开始进攻宣城的日军已陆续撤回芜湖,6日,有100余日军和30余伪军,由宣城侵占水阳,并在水阳宿营,企图沿水阳江东西两岸北犯回芜湖,新四军二支队三、四两团各一部在粟裕指挥下,当晚从狸头桥附近的张家村出发,到达水阳以北的白沙李设下埋伏。第二天,这股日军进入了伏击圈,因一新战士在敌还未全部进入伏击圈时就过早开枪,致使日军退入民房内顽抗,经三小时战斗,毙伤敌30余名,粟裕下令撤出战斗。3、狸头桥战斗。1939年4月10日上午,芜湖、湾址地区的日伪军1300余人,分3路向活动在宣城县狸头桥地区的新四军第二支队合击。新四军第二支队先行转移阵地,经第三、第四团各一个连阻击日伪军。此次战斗毙日伪军40余人,伤30余人。4、奇袭官陡门据点。日军芜湖机场附近的官陡门据点,驻有伪军夏明才部200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派出4个连。在支队副司令员粟裕领导下,于1939年1月18日从宣城狸头桥出发,20日晚到达敌据点附近。21日4时突然发起进攻,全歼守敌。在军事斗争的同时,支队注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建立地方党组织,到1939年6月中共苏皖特委成立时,狸头桥周围已建立了党支部25个,党员200余人。1939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支队领导机关移入苏南,和第一支队领导机关合并,但地方党和游击队一直坚持在狸头桥周围地区,直到全国解放。
解放以来,狸头桥人民发扬光大了党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2002年1月,昝村、南湖、卫东、狸桥等四个乡镇合并为狸桥镇,面积228平方公里,人口6。2万。经乡镇整合,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集镇功能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镇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至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9505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9056万元,总固定资产21812万元(其中工业资产1198.5万元),全年财政收入8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83元。昔日贫穷落后的革命老区,如今真正变成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乐园。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