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2月14日彭德怀元帅(右三)考察华蓥山
坐落在天池湖畔的华光厂旧貌全景
1965年至1972年,三线建设者在华蓥山区建起了红光、华光、明光、金光、兴光、江华、长城、燎原和原广安县境内的永光等9个三线企业,其中,长城机械厂、燎原机械厂属“小三线企业”(四川省办),其余为“大三线企业”。国营华光仪器厂,是国家 1965年布点建设于华蓥市天池镇码头村天池湖边的军工企业,该厂占地面积178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主要研制生产瞄准镜、望远镜、激光测距仪、照相机和球面光学元件等多个系列军民产品,尤其生产边长在10至300mm的各种形状的棱镜、真空镀膜、光学刻度和分度等高新技术,具有国内一流的光学计量手段,为国防及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曾多次受到国防科工委的表彰。1990年,国营华光仪器厂因国家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搬迁至重庆。
2010年,华蓥市文物主管部门为切实保护好国营华光仪器厂旧址,对其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向政府申报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旧址存留的工业文化遗产
国营华光仪器厂是1965年五机部在华蓥山区组建的三线军工企业,工厂位于天池湖畔。1965-1982年属五机部管理,1986年12月起,属国家机械委主管。2000年该厂完成工业总产值5856万元,产品销售收入5211万元,利税595万元。2001年,该企业整体搬迁至重庆北碚区境内。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党和国家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建立后方战略基地的重大决策。在自此以后的20余年间,来自东北和沿海老工业基地及内陆大城市的数以百万计的国家机关干部、科技人员、产业工人、工程管理人员及部队官兵和当地民工,汇聚到广袤的中国西部地区,开创了共和国工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三线建设。
根据中央的战略决策,华蓥山区被列为三线建设重点之一,国家先后在禄市至溪口一带的山沟里布局了国营红光仪器厂、华光仪器厂、明光仪器厂、兴光仪器厂、金光仪器厂、江华机械厂、长城机械厂、燎原机械厂等8大军工企业,在广安区的梭罗建起了永光仪器厂,华蓥山因此成为川东工业基地。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加之华蓥当时的交通和信息不畅,驻市军工企业兴光机械厂于1991年整体搬迁到成都市境内,其于8个军工企业分别于1997~2002年先后外迁到南充市、成都市和重庆市境内。
在三线建设的艰苦创业中,军工人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到70年代末,“三线”地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原值占全国的1/3。三线建设改变了中国东重西轻的工业布局和西部交通闭塞的状况,在西部地区形成了产业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后方战略基地,大大改善了我国工业布局,提高了中国国民经济的生存能力、生产能力及战略后勤保障能力和国防实力,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加速我国经济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彭德怀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亲自指挥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工业大会战。
华光人和无数军工人一起。在华蓥山区的三线建设中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历史,永远记载着军工人的丰功伟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