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来到这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新修了纪念广场,增加了总前委雕塑,还多了一架飞机,红色文化内涵越来越重了。”这是进入3月份以来,前往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游客们的普遍感受。
坐落在濉溪南端、占地180亩的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于1976年筹建。1981年10月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落成,1988年10月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竣工。为了把缅怀先烈和促进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结合起来,从2013年开始,县里采取“向中央和省里争取一点,自个再筹一点”的办法,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专项资金对陵园进行了改扩建。
“此次改造过程,采用园林设计的手法来规划陵园,形成了现代陵园的新概念。”县民政局副局长刘飞边走边介绍,“这种设计理念打破了以往那种给人形式单一的感觉,营造一种绿意丛生、祥和安逸的氛围。”
几年来,双堆集烈士陵园按照园林化、艺术化、立体化、个性化、产业化“五化一体”的要求改造。除了兼顾自己的个性特征外,还运用了轴线、对称、空间序列等手法,并配合草坪、树木、廊道等造园要素,届时将会有综合服务区、国防教育区、和平祈愿区、中央缅怀区、纪念馆区、烈士墓区、战场遗址恢复区七大功能区,既表达出庄重、肃穆,又体现出亲切、宁静。
“为了增加浓郁艺术氛围,这里还新建了不少雕塑。”陵园副主任王冲介绍。“五大常委”雕塑、“老兵”雕塑、“浴血奋战”雕塑、淮海战役歼灭战“大事记”铜浮雕、纪念馆序厅五星图案浮雕和两侧的“突破汽车阵”“民工支前”浮雕等相继完成,不仅增强了园区的观赏功能,还让游客体会到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
谈话间,记者来到新修建的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新修建的纪念馆采用对称两翼展开及“穿衣戴帽”设计,远观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既风格沉稳、又体现特色。修建后,除了展馆面积增加一倍外,最吸引人的地方是现代科技手段。在这里,影像全景技术、动感技术、虚拟成像技术、实景模拟技术等,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会双堆集歼灭战波澜壮阔的宏大战争场面,让每一位来这里参观和学习的人都能感受到革命成功的艰辛不易。此外,在馆里陈列的300余张珍贵历史照片、100余件文物以及作战地图、图表、沙盘模型,也展示了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胜利进程。
如今的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不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安徽省国防教育基地等,同时也是全国首批100个重点红色景区之一。“双堆集烈士陵园,是一个神圣又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随着清明、五一的到来,这里将迎来新一轮客流高峰。”刘飞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