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区,有一幅著名的唐卡,描绘着红军总司令朱德与格达活佛见面的场景。它的背后,是一段感人的往事。
1936年3月,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孜、炉霍一带。为阻挠红军北上,国民党政府勾结藏区的反动喇嘛和土司头人,组织反动武装,大肆污蔑共产党和红军,严令群众不准卖粮给红军、不准给红军带路、不准给红军当通司(翻译),胁迫群众上山隐藏,妄图置红军于绝境。因此,红军所到之处,空空如也,面临着物资匮乏的严重困难。
此时正值寒冷的隆冬季节,朱德把各部负责人召集起来,对大家说:“目前,我们全军几万人的口粮还没有着落,许多人还没有棉衣,这一带的藏族居民,身受层层剥削压迫,已是一贫如洗,连糌粑都吃不上。加上这个地方物产贫乏,我们的口粮很难筹集,基本上要靠野菜充饥。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应该坚决执行我军的纪律和民族政策,要教育官兵遵守下列规定:第一,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第二,爱护藏民的一草一木;第三,在藏民没有回家之前,不准进他们的屋;第四,看管并喂养好藏民留在家中的牛羊。同时,我们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动员藏民回到自己的家园。”他又找来随红军行动了一段时间的“通司”谈话,请他带几个人上山寻找藏民,做宣传解释工作,动员大家回来。
命令一出,令行禁止。部队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露宿在树底下或屋檐下。没有粮食,就到附近采蘑菇、挖野菜充饥。
4月,高原上的春天已悄悄来到。朱德看到春耕在即,就发动总部机关和一些部队帮助藏胞把地种上。在动员大会上,他对指战员说:“俗语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现在,藏族同胞对我们还不了解,暂时不能回来种地。我们能眼看着春播的大好时节从眼皮底下溜过去吗?不能!这一季种不上,藏胞们将来吃什么呢?我们和藏胞是兄弟,是一家,我们要帮助藏胞把地种上,而且要种好,这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朱德自己也每天拿着镢头参加劳动。
甘孜县城附近有一座白利寺,住持是五世格达活佛,他出身贫寒,7岁时被认定为甘孜白利寺五世格达活佛,17岁时去拉萨甘丹寺学经,8年后获格西学位,后返回白利寺,为贫苦农牧民众、信徒们“布道”,在当地影响很大。
红军到来后,格达活佛亲眼看到了红军官兵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尊重藏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宗教信仰,保护寺庙,不伤害百姓的行为,由此判定红军不像国民党和一些土司头人宣传的那样烧杀抢掠,而是一支能够解放劳动人民脱离苦海的军队,是藏族人民的好朋友、大救星。
格达活佛派喇嘛给红军送去了青稞一百三十余石、豌豆二十二石,不仅倾尽白利寺所有,而且还亲自前往附近的亚龙寺、更龙寺,动员两寺出钱、出粮支援红军。随后,格达活佛又亲自到山里召回逃匿到深山的村民,并动员他们尽力支援红军。这时候,藏民们也感到红军是一支好队伍,他们互相转告,畏惧情绪也逐渐消失了,陆续回来和红军一起春播种地。
格达活佛热忱帮助红军的事迹很快传遍各地,也传到了红军总部,受到了朱德等人的高度关注。
一天,朱德亲自到白利寺看望格达活佛,并与其进行了一次促膝交心的长谈。朱德向他说明红军长征的目的和意义,鼓励他多为贫苦的藏民谋利益。正是这次长谈,不仅让格达活佛看到红军的最高长官如此艰苦朴素、亲切慈祥,还让他进一步认识了红军,进而懂得了什么是革命以及为什么要进行革命的道理。从此,格达活佛走上了一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光荣之路。
红军在甘孜的几个月时间里,朱德先后九次与格达活佛进行交谈。一次又一次的交心恳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