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韩胜勋同志原本不认识,去年一起参加红军小学的命名授牌活动时,他向我谈起打算编一本书,为2013年中央电视台评选出的11位孝心少年每人写一首诗歌,再配一些插图,希望我能给予支持,待书出版之前写个序或题个词。我认为他的这个想法很好,但如果书中只有诗歌和插图,内容似乎显得单薄了一些,也不利于对孝心少年事迹不大熟悉的读者理解这些诗歌,建议他最好再为每位孝心少年写一篇故事。最近收到《孝心少年风采录》的样书,看到书中除了诗歌和插图外,果然增加了故事,还添了一些照片,感到十分高兴。我想,这样一本书不仅可以成为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读物,也很适合家长、学校用来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孝敬父母,拥有崇尚孝道的传统。历史告诉我们,把孝心作为社会伦理的核心,不仅有利于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而且是凝聚民族、抵御侵略的无形力量。古人说,百善孝为先。这是因为,感恩是人最朴素也是最基本的觉悟,一个人要立足于社会,先要懂得感恩。而父母是人生的第一恩人,要懂得感恩,就要先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只有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才可能养成知恩图报的品德,才可能知道感恩社会和国家,才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就是说,做人要先从孝敬父母做起。换句话说,有社会责任心和忠于祖国的人,肯定会是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反过来说,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孝敬,在他人和国家、民族出现危难之时,也是不会挺身而出的。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社会出现了“重智轻德”、“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一些学校眼睛只盯着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不断加重学生的负担;一些家长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忙于带着孩子进这样那样的培训班、补习班,放松甚至放弃了对学生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尤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城镇里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往往对孩子过分呵护,更不利于他们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品德。在这个背景下,中央电视台开展孝心少年的评选活动,韩胜勋同志又为评选出的孝心少年编写“风采录”,这些对宣传孝道、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应当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时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续弘扬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在全国人民中培育和弘扬,特别要注意从少年儿童抓起。”他的这一主张,与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需要我们认真领会和切实贯彻,并调动文艺创作、电影戏剧、广播电视、报刊书籍、新型媒体等各种手段加以宣传和落实。评选孝心少年,为孝心少年编写故事、创作诗歌等等,可以说就是落实习总书记指示精神的一些具体措施。
中国古代为了倡导孝道,曾将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编成“二十四孝”,如鹿乳奉亲、百里负米、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怀橘遗亲、卧冰求鲤、扼虎救父、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等等。这些故事深入人心,影响久远。还有一些故事,如上书救父、替父从军等等,虽未被收入“二十四孝”,但也都脍炙人口、流传甚广,为铸就中国的孝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这些故事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局限,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