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旅游建设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旅游意义
  当前位置: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回忆录>>正文
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沪浙红色旅游区
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
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东北红色旅游区
鲁苏皖红色旅游区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太行山红色旅游区
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老红军壮怀激烈忆长征(组图)
2009-11-02 16:55:50
来源:新华网
作者:林洪浩、张青梅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10月10日,一个对中国革命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央红军从江西的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936年10月22日,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70年后的今天,我们深切悼念英勇献身的先烈,深情缅怀他们的光辉业绩,颂扬举世无双、震撼世界的长征精神。目前,在广州尚健在的有母广贤、孙中华、李辛、苏广泰、苏武明、杨焕章、郑佩德、胡定伦、谢小梅、谢燕成、路正品、廖金山、白福义、宋邦洪等14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广州市委老干部局的大力支持下,记者近日走访了其中4位红军战士,谈起当年的长征壮举,老红军们神采飞扬、兴奋激昂。

  爬雪山马尾巴救了一命
 

70年记忆犹如新--老红军壮怀激烈忆长征(组图)

  李辛:1913年2月生,江西瑞金人。长征时在红一方面军二师五团。

  92岁高龄的李辛,言谈举止之间军人风采不减当年。提起长征岁月,李老语气依然十分激动。李辛出生在江西瑞金一个贫雇农家里,父亲给地主打死后,母亲被迫改嫁,妹妹也卖给了人家,才五六岁的李辛就彻底变成了一个孤儿,十来岁就开始给地主放牛做工。1930年,李辛参加了游击队,1931年,游击队正式编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李辛在团部当通讯兵,1934年10月从福建出发参加了红一方面军长征。

  “最难忘的是爬雪山啊!那年6月,红军开到夹金山下,夹金山一直插进云霄,一年四季都积着厚厚的雪,空气稀薄,呼吸非常困难。大家都穿着单衣往雪山上爬,有的人被大风吹倒,马上就被冰雪埋掉。走到半山腰,突然间来了暴风雪,同志们只好把背包里的衣服拿出来穿在身上,首长叫大家赶快做准备,话还没传完又一阵鸡蛋大小的冰雹呼啸着打过来!真像置身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中啊,撑着雨伞、裹着油布都没用,震耳的冰雹声,简直像天塌下来一般。我的双脚也陷进了雪里,警卫班的同志们拉着我走,可是双脚不听使唤,最后还是拖着政委的马的尾巴才起来的。”

  “我们越往山上爬越感到呼吸困难,觉得好像胸口压着两块大石头一样,透不过气来,心在怦怦地跳,就连张嘴也感到困难。下山时山背面没有太阳,更加寒冷,我们浑身哆嗦,连跑带滑地往下滚,高兴的是,没走多远,就碰上了带着‘扩大川西北根据地’标志的四方面军同志,我们就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激动,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欢乐的泪水流了满脸。”

  只要不毒死人的都拿来充饥
 

70年记忆犹如新--老红军壮怀激烈忆长征(组图)

  苏武明:1914年12月生,四川宣汉人。长征时在红四方面军三十三军二九七团。

  1933年苏老参加革命,童年留给苏老的只是痛苦的回忆,父母是贫下中农,自己是个放牛娃,没有书读,红军到了宣汉县后他就毫不犹豫地参军了。

  在长征途中,过草地是最难走的一段路,那纵横六百多里荒凉的草地,一只鸟兽都没有,全是沼泽。水是淤黑色的,大部分有毒,有的人不慎饮了毒水,肚子就发胀死去,脚上的伤口被毒水浸了也会溃烂。草地底下的水比地面的积水要冷得多,一次我不小心左脚踏破了草皮陷入深坑,被冻得刺骨的痛。”

  “那里气候变化无常,时而微风细雨,时而狂风暴雨,或下着豆粒大的冰雹,整个天空常常被那阴霾迷蒙的雾气笼罩着,不见天日。我们穿的衣服很少,一个个冻得口黑脸青,晚上就更难熬了,只好三人一堆,坐在湿透的草地上,背靠背取暖,大家都在打哆嗦,牙齿格格地响。待天亮部队集合继续出发的时候,有的同志便起不了身,永远长眠在这荒无人烟的草地上了。”

  “进入草地的第四天,粮食缺乏越来越严重,大家只有靠采摘野菜、树皮、草根等充饥,只要不毒死人的都吃。经过整整7天的草地行军,走了六百多里路程,我们终于胜利地通过了渺无人烟的草地。可我所在的那支队伍由出发时的30多万人最后只剩下3万!尽管如此,活着的战士们仍然士气十足,继续向北挺进。”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记者专访老红军顾玉平:我伴总理走长征(图)
·下一篇:李伯钊——三过草地的女红军
·余圆亚、刘令洁、刘瑜晴:追忆往昔,河南大学生重走长征之路诵党歌——记洛阳师范学院
·特稿:追忆往昔,河南大学生重走长征之路诵党歌——记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重走长征之
·李崎:云南昭通6.5级地震灾区多为红军长征途经地
·特稿:云南昭通6.5级地震灾区多为红军长征途经地
·云南昭通6.5级地震灾区多为红军长征途经地
·刘令洁、刘瑜晴: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记洛阳师范学院“重走长征路“实践队追寻
·特稿: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记洛阳师范学院“重走长征路“实践队追寻足迹,踏遍
·赵秋:献礼八一,脚踏“血色”长征路——记洛阳师范学院实践队“长征路”第二站(组图
·特稿:献礼八一,脚踏“血色”长征路——记洛阳师范学院实践队“长征路”第二站(组图
·刘令洁、刘瑜晴:青山依旧在 埋葬忠骨魂(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