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头条
对新时代城乡融合创建“共富社”的构思
2025-08-22 09:20:17
作者:王学成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新时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战略,追求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然而,审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由于大批农民弃田离乡进城谋业,迄今出现“农村空荡无人,城市人满为患”的状态。如何把乡村振兴与城市治理相结合?这是一个新时代城乡建设发展的新课题。

    一、我国农业衰落的现状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为农民,想要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应当首先致富农民。

    我国率先在农村改革后,众多农民开始离乡进城自由谋业,初显出致富改善家庭生活。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务农,加上城镇化扩建大批征毁田地,致使农业逐渐失去生机,市场食物供应转入大量进口农产品,这又冲击了国内农业萎缩,使得更多农民不愿农耕生产,难以涌现乡村农业人才,这就形成“农业低效”的恶性循环。近年来,我国日趋经济内卷,有些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民营企业资金断链,工农百姓钱袋空虚。究其根源,除了大批劳动人口脱产,大量社会财富外流,大搞工程建设投资等问题之外,还跟“农业衰退,百业动搖”有着很大内在关系。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啊。农业是人类最早出现的原始产业与生活根基,务必注重农产品的国内自产自销,把饭碗紧紧揣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这是复兴我国农业的重大举措。

    党中央每年召开全国农村工作会议,这表明对农村发展的格外高度重视, 并在2022年11月发布《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指出:“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强调了“一把手”抓农村工作的要务。可是,当今全国农村几乎都存在“老年人下地干活,年轻人进城谋生,留守儿缺乏母爱,村庄里空荡无人”的冷落状态,亟待尽快破解这种“空心村”的僵局。

    二、党建引领城乡融合发展

    纵观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自农村改革以来坚持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实现了社会就业村企化、家庭住房分配化、生活物资供给化、学子读书公费化、青年结婚集体化、医疗养老保障化的“共产村”美好生活。全国还有山西省的大寨村,浙江省的方林村,安徽省的毛畈村,甘肃省的东联村等村庄,都先后搞集体群干创收经济成了“共富村”。这充分证明:乡村振兴的出路在于搞好集体农业和乡镇企业。

    2024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在第三条文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主体,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善治的重要力量,是提升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巩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重要保障”。客观的说,自农村搞个体单干的小农经济至今,很多农村集体经济相当衰弱,导致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居住环境、民生福利等不同的“二元结构”。通常城里居民与乡下农民几乎“生活隔离”互不相关,也就没有城乡之间的社会亲近关系。因此,要想消除“二元结构”现象,必须城乡产业与生活互助融合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中央指明“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全国人大指出: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主体。大家试想,农民不富何谈华夏全民共同富裕。显然,振兴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政府五级党委书记的责任,而且也是其它部门、社区、企业等单位党组织领导的责任。针对城里居民与乡下农民生活隔离的现象,应当发挥城市社区与乡镇农村两地党组织的党建联建作用,选择住宅小区与乡下村庄进行结对子,促进居民和农民的互相友好交往,紧密团结,群策群力,共同创建新时代城乡融合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的“共富社”。

    学习借鉴全国各地那些“共富村”的经验,我们应当探索一种“农民生产,居民消费”的城乡内部运作体系,在城市住宅社区中营建一个“共富社”样板,这必将可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现象,从而破解“空心村”的僵局。

    三、城乡融合人人各尽所能

    毛主席说:“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一个家庭的好生活,要靠自力更生;同样一个村庄的好发展,也要靠自力更生。可是,当今普遍农村干部和村民们,总想依靠政府部门拨款或外来老板投资获得“体外输血”,而不是设法本村开发可长远发展的产业养成“自身造血”功能,这是难以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

    我们要想谋划城市居民与乡村农民联宜创建“共富社”,使全体居民和农民都成为“共富社”的社员,这将可以逐渐养成创收经济的“自身造血”功能,其理由具有以下二大方面:

    1、城乡融合的产业激活:城市拥有居民资金、各类技能、闲置厂房等,乡村有着农民劳力、农业土地、生态环境等,城乡可以互相合作、调动、发挥各自优势,根据自然资源、独特气候、生态风光、古建遗迹、乡风文化等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矿石竹木开发,果树药材种植,摄影基地打造、生态旅游民宿等产业。

    2、城乡融合的人才挖掘:城市住宅小区的居民,全部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具有在职或退休的干部、学者、法官、教师、医生,也有商人、艺人、技工、橱师、学生等等,可以充分利用各类人才的智慧、学知、技能等专长,帮助研发、指导、培训等开拓城乡融合产业的发展。乡下农村也要发掘和培养本村具备农业科学知识,农业生产技能,农业市场信息等年轻化的农民人才,以利更好地生产、加工、营销创收经济。

    有意愿加入“共富社”的社员,可以选择以下四种形式:

    1、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视情借款“共富社”购置生产和加工的新设备。
    2、根据社会人脉关系,视情帮助“共富社”推广开拓农产品营销市场。
    3、根据各自某种特长,视情协作“共富社”落实完成各类项目的发展。
    4、根据个人身体素质,视情参加“共富社”生产忙碌时期的义务劳动。

    总而言之,全体“共富社”社员,有智者献智,有钱者投钱,有力者出力,人人为“共富社”的起步与发展各尽所能。等到“共富社”创收巨大集体经济效益后,所获的劳动财富分配,实行“福利为主,红利为辅”的方式,避免财富分配存在男女老少不同的差别,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呈现新时代城乡融合集体经济发展而共同富裕的新型公有制。

    人民有无限的创造力。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只要通过党建引领、政策支持、人才培养、资源整合、服务合力、数字赋能、财富共享,让每位社员人人积极发挥热情、智慧和干劲,展现城乡携手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就一定能在融合产业中发挥自身作用,获得自身价值,进而创建“共富社”的样板,为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的路径,助推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

    (作者系中国人才研究会会员、城乡融合营建“共富社”创意者)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四川华蓥:“四好农村公路”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组图)
·下一篇:无
·全国百姓学习之星苗德志:艺术赋能乡村振兴,非遗传承助力农产品发展(组图)
·红色书画:全国百姓学习之星苗德志:艺术赋能乡村振兴,非遗传承助力农产品发展
·河北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退役军人张一帆:荒山养出“Z世代”新宠——退役军人张一帆的乡村振兴新阵地(组
·四川华蓥:“四好农村公路”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组图)
·福建省连城县计生协:携手“水果之乡”举办第八届芙蓉李“采摘节”助力乡村振兴
·“兵支书”余海滔:从军营到乡野 以实干绘就乡村振兴新卷(组图)
·“乡村振兴 逐梦成长”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组图)
·赓续红色血脉 赋能乡村振兴——金寨县红摇篮开展“七一”主题教育活动(组图)
·叶丙勇:赓续红色血脉 赋能乡村振兴——金寨县红摇篮开展“七一”主题教育活动(
乡村振兴云平台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乡村振兴云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乡村振兴云平台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乡村振兴云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