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头条
延安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2024-12-12 14:38:32
作者:张敬永、邱林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乡村振兴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

    一、延安精神的内涵与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延安精神形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其内涵主要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方面。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就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村美,就是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明和谐;农民富,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延安精神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在本质上是高度契合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政治引领,确保乡村振兴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乡村振兴的价值取向,即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依靠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激励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在乡村建设中奋发图强、拼搏进取。

    二、延安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体现

    (一)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引领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涉及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同样要坚定政治方向,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乡村振兴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稳步推进。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涵。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思想领域开展了整风运动,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束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样至关重要。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立足本地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例如,一些地方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有些地方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跟风模仿,导致资源浪费和项目失败。因此,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探索出符合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乡村振兴的价值追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例如,在农村产业发展中,要让农民参与到产业规划、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等环节中来,使农民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受益者;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中,要以满足农民需求为导向,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只有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凝聚起广大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克服重重困难、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当时,面对敌人的封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不仅实现了粮食和物资的自给自足,还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不可或缺。虽然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乡村振兴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等诸多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等不靠,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例如,一些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实现了脱贫摘帽并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靠的就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也有助于培养农民的勤劳节俭品质和创业创新意识,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三、延安精神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农村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课教育、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形式,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让延安精神在农村党员干部心中深深扎根。

    二是提升党组织服务能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注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积极为农民办实事、解难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提高党组织在农村的威望。

    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培养和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使党员成为乡村振兴的先锋模范。同时,建立健全党员考核评价机制,对在乡村振兴中表现突出的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对不合格党员进行严肃处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要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农村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各地应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选择和培育特色农业产业。例如,山区可以发展林果业、中药材种植等;平原地区可以发展优质粮食、蔬菜种植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渔业、水产养殖等。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破传统农业产业界限,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例如,通过农产品加工,将农产品转化为更高附加值的食品、饮料、保健品等;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农产品线上销售,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挖掘农村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培育和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和装备。例如,推广精准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发展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和决策。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要弘扬延安精神,传承和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素养。

    一是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农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加强对传统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等的保护和利用。例如,对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进行修缮和开发,打造乡村文化旅游景点;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如庙会、社火等进行传承和创新,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

    二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尚。通过开展道德讲堂、评选文明家庭、最美农民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引导农民群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农村社会风尚。

    三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农村文化广场、图书馆、文化馆、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场所,为农民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平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体育比赛等,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鼓励农民群众自发组织文化团体,开展文化创作和表演活动,激发农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

    (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美丽乡村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乡村。

    一是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加大对农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等的治理力度。例如,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完善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二是推进农村生态修复。加强对农村山体、水体、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修复。例如,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森林覆盖率;加强对水土流失地区的治理,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保护和修复农村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生态功能。通过生态修复,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景观。

    三是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例如,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园、乡村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项目,让游客体验农村田园生活,感受农村生态之美。

    (五)培育新型农民,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弘扬延安精神,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开展面向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例如,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远程教育、建立实训基地等形式,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鼓励农民参加学历教育,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

    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和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例如,家庭农场可以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民合作社可以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业企业可以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三是完善农民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创业扶持政策,对返乡创业农民给予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开展农民创业大赛、农村致富能手评选等活动,对在乡村振兴中表现突出的农民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农民的创新创造活力。同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让农民能够安心创业就业。

    四、结论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通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方面的引领和推动,延安精神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政治保障、思想基石、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在实践中,我们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培育新型农民等,将延安精神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姚旭华:秸秆沼气再创中国奇迹(组图)
·下一篇:无
·姚旭华:秸秆沼气再创中国奇迹(组图)
·移风易俗促文明 涵养新风助振兴——揭秘一类革命老区延寿县延寿镇长发村的“幸福
·中红网:《皖约姑娘》乡村振兴主题系列微电影开机仪式圆满举行(组图)
·安徽东至:“红绿”融合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重庆:北碚激活红色基因 赋能乡村振兴
·延河镇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组图)
·延寿县委书记李宏伟深入六团镇调研(图)
·富硒之光:安岗村的农业科技革命与乡村振兴之路
·中红网-赵浩一: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盂县孙家庄镇白家庄村红色文化兴
·地名里的故事丨国家一级革命老区哈尔滨市延寿县:宜居养生之地(组图)
乡村振兴云平台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乡村振兴云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乡村振兴云平台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乡村振兴云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