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豫硒文化节
河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这块丰富的土壤上诞生的富硒文化也是根深蒂固,丰富多彩的。除了研究成果、调研报告、专利技术之外,河南各地举办了活泼多样的富硒文化艺术节。尤其是近年来伴随全国农民丰收节的举办,使富硒文化艺术节更加精彩纷呈。如原阳富硒大米文化艺术节,已经举办了三届,届届有新意。再如太康县连年举办的四届富硒小麦文化艺术节,快速推进了太康县三侯灵和白坡寺两个优质绿色富硒万亩示范方建设和整县富硒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还有舞钢硒瓜小镇的八届西瓜文化艺术节已经助推当地发展为甜蜜的新兴产业。此外,温县的富硒山药节、平顶山的富硒红薯节、马渡的富硒樱桃节、荥阳的富硒石榴节等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伴随着文化艺术节,在富硒基地的农文旅结合的参观、体验、研学、采摘、纪念等活动也日益活跃起来。如德善堂组织的焦作富硒瓜果基地和新乡富硒红薯基地一周游活动丰富多彩;一乡一品组织的温县富硒铁棍山药五百人采摘采挖重阳节活动更是声势浩大,精彩纷呈。
图18太康县第三届富硒小麦文化艺术节(摄影:安霞光)
太康县第四届富硒小麦文化艺术节(摄影:安霞光)
(三)理论科学化
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是实践的升华和先导。要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指导下,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提高富硒产业的高新技术含量。要培养一批人才,创造一批成果,推广一批技术,发展一批产业。要建立河南省富硒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功能农业研究院,搭建富硒产业研究平台,把富硒产业研究纳入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全民健康等项目之中,在硒产品、硒技术、硒肥料、硒理论、硒文化等方面催生一批专利成果。要设立富硒学科和富硒学专业,培养硒科学高端专门人才;要把富硒一线人才的培训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之中,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人才。人才是科技的载体,有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才能研发高水平科技成果,推广高新科学技术。要持续举办富硒产业发展的理论研讨和高峰论坛。进而,推动河南富硒产业大跨度、超越式的发展。
图19河南省富硒产业第三届高峰论坛
作者简介:
1.宋光(宋家永):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富硒农产品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功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常务理事. 2.张峰: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系统政企事业部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