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头条
国家科技认证,获得六项专利,达到碳中和目标——浓之湾立体生态循环模式在河北肥乡问世并有合作方洽谈(组图)
2022-07-20 16:00:04
作者:李学光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一种生态养殖系统”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登记证书“一种饲料草循环养鸡设施”

2019福利养殖金鸡奖  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认可

2019福利养殖金蛋奖  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认可

华能和京能在《人民日报》旧址武安青烟寺村考察

浓之弯立体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基地

浓之弯立体生态循环养殖效果图

前来浓之弯立体生态循环养殖基地参观的人们

国家知识产权局“一种分层养殖和绿能能量转移的装置”证书

    河北肥乡浓之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致力于农业生态环保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研发建设,经过12年的发展,现已建成两万平米的“浓之湾立体生态循环模式”基地。该套技术已于2016年经国家科技成果评审,取得工信部科技成果证书,进入中小企业项目库。在知识产权上获证实用新型专利九项,已受理的发明专利四项,国际专利组织PCT申请一项,欧美日韩等农业发达国家的专利也在申请中。符合国家碳中和排放标准并很有推广价值。目前已有京能和华能等数个单位到浓之湾基地和项目实施地《人民日报》旧址河北武安青烟寺考察。谈妥后,将投资十五亿元上马该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考察调研时指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但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等不得,也急不得。要积极稳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据介绍,浓之湾立体生态循环模式为:在碳中和愿景下建立四合一产业,即种植绿化、生态养殖、土地修复、光伏发电四大领域跨界组合成为一种新业态,即浓之湾全生态林光互补模式,简称:林光互补。具体为在两排树的中间建立三层立体结构,前排树低后排树高形成30度以上夹角,顶层的斜面放置光伏板发电和畜禽防雨,中层放置格栅养殖畜禽,底层土壤利用落下粪污养殖蚯蚓,利用蚯蚓分泌抗菌肽杀灭霉菌,控制霉菌利用粪污扩繁产生硫化氢、氨、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强化固碳循环,产物富含脂肪酸、氨基酸,腐植酸及微生物产生的乳酸等酸性离子,催化二氧化硅发生水合反应,生成偏硅酸和钙镁盐成为土壤主体,用于治理土地板结石漠化和沙漠化。

    项目创办人王卫兵介绍到,浓之湾模式最大特点是上层发电、中间养殖、下层治污。粪污随时落在地上,通过格栅这种干式分离的方式,不再使用大量水冲洗;土壤里的蚯蚓分泌抗菌肽杀灭霉菌控制其繁殖,使之不能将粪污的固态碳转化为气态碳和其他有毒气体,畜禽污染物的排放远优于国家标准。这种利用小微生物控制微生物的生态循环,不仅肥沃土壤、滋养树木,还能在山石缝隙中滋生苔藓防止风化,最重要的是,在已沙化的地表,由粪污里的氨基酸、脂肪酸、微生物产生的乳酸、腐殖酸等,与沙子这种二氧化硅结构在酸性离子的诱导下,遇到一定湿度发生水合反应生成偏酸硅,最后与其它有机质、无机物混合成为土壤。这种养殖和树木共生,土壤恢复微生态治理的模式,属于林下经济的新设施,不仅科学,还符合土地、林业、环保等行业法律法规。因此,该项目无论在山区、沙漠、丘岭、还是平原等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乡村振兴正当时 革命老区气象新——中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湘赣边革命老区调研乡村振兴发展(组图)
·下一篇:无
·乡村振兴正当时 革命老区气象新——中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湘赣边革命老区调研乡村
·我的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实现——谈挖掘红色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的一点体会(组图)
·罗荣:我的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实现——谈挖掘红色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的一点体会(组图)
·特稿:我的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实现——谈挖掘红色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的一点体会(组图)
·芦山老区建设宣传工作特色亮点多(组图)
·退役军人援助关爱基金助力乡村振兴情暖人心——从江县6名困难退役军人获省、州3.6万元
·给乡村经济插腾飞的翅膀——记内蒙古阿荣旗得力其尔鄂温克族乡杜代沟龙头山村两委带领
·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记宁夏隆德县神林山庄董事长张小斌的乡村振兴路
·完善集体经营层次是乡村振兴战略全局的中心环节
·改革开放40年 他从生产队长到省农科院院长
乡村振兴云平台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乡村振兴云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乡村振兴云平台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乡村振兴云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