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我国经济有了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增大,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由于文化层面建设缺失,引发了社会精神道德滑坡、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增多、亲临血怒成仇等显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严重影响社会长治久安,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背离了改革开放的初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建设,大力推动乡村文化复兴和乡村产业振兴等战略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总书记还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多次强调红色历史、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在我看来,乡村文化复兴的本质是红色精神的复兴,乡村产业振兴的本质是集体经济的振兴。
一、红色精神是经过实践和战火检验的、使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原动力。
红色精神诞生于一群热血青年在民族命运最为悲惨黑暗,誓言救国救民的时代;发展于中国第一代共产党人同国民党反动派、侵略者斗智斗勇,殊死搏斗的时代。成熟于“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拿下大油田”激情燃烧的时代。在绝境里逢生,在危难中奋起,红色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人民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紧紧的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新时代民族精神。我们从对外战争的屡战屡败到战无不胜;从火柴都不能发明到世界制造业强国;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到世界常任理事国,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变化的不是黄皮肤和黑头发,而是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为民族植入了红色精神。
新时代,在国际经济动荡加剧,局势变化波谲云诡,和平、独立、自主、统一的发展率受西方国家抹黑挑战,疫情防控常态化等大背景下,我们更加亟需红色精神,这样才能让我们中华民族的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二、乡村文化复兴的本质是红色精神的复兴。
文化是精神的载体,每一部文化作品的背后都蕴含着一种价值观念,有高低,有长远,有对错,文化振兴的本质是精神振兴。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门大开,西方一些宣扬资本至上、金钱至上、个人自由至上甚至是色情、恐怖、暴力、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文化作品洪水般袭来,由于它们能最快满足资本发展的需要,长时间霸占网络荧屏,由此导致一个时期以来的怪像:全社会的人民都在感叹全社会的人民缺乏道德和信仰,特别是广大农村、老年人等群体成为了重灾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电影下乡、文艺表演、老年学校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不断在乡村涌现,极大的丰富了农村人口的视野和文化生活。红色文化作品往往最能反真实反应人民生活、符合人民期待、传递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价值观念,可以说没有红色文化的复兴,就没有乡村文化的复兴。
三、振兴乡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手段。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依然占国民数量大多数,农业繁荣、农民幸福是我国繁荣昌盛的根本。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形成了文明新风尚,基层党建体系得到重塑,党群关系不断改善,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初步实现。但长期以来,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大量年轻人外出就业,从而出现大规模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空心村等现象,许多儿童因此长期营养不良、过早辍学、遭受霸凌;许多老人病无所医,老无所养;许多家庭因此名存实亡,许多优质土地资源浪费,这种现象严重与人民幸福感获得感背道而驰,严重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