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不过千余米的井冈山,与三山五岳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中外人士来此寻根问底,探究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
“1927年工农革命军刚上井冈山的时候,就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问题。毛泽东、朱德等一代共产党人在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持下,从实际出发,独辟蹊径,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75岁的井冈山市离休老干部毛秉华,正在给一批游客义务讲解井冈山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为游客讲革命传统课,且不取分文报酬,听众累计已达120多万人次。他说:“井冈山精神概括地讲,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敢于胜利。这也是我们今天搞好经济建设的精神动力。”
毛秉华接着讲起了故事,1928年冬,红军非常艰苦。一个连队80多人,有时一餐饭只有3斤米下锅。红军只好吃红米饭,喝南瓜汤。条件虽然艰苦,可红军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大家想一想,在白色恐怖包围之中,只有700多人的队伍为什么敢于把革命的红旗插上井冈山,而且坚信它始终不倒?为什么井冈山革命的星星之火能够燃遍全国、走向胜利?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理想和信念……
理想和信念在人们心中传递。今年七一前后,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人群涌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副馆长谢敬霞介绍说,从1959年10月1日正式开放,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迄今已经接待了100多万人次观众。记者去采访时,馆内的讲解员正在进行集中培训。谢敬霞说,我们的讲解员虽然都是免费为游客讲解,但是要把井冈山精神讲透,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一堂培训课结束后,记者采访了讲解员蒋玉芳。今年26岁的她,已经在馆里从事讲解工作8年。她娓娓道来:“我接触了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他们上井冈山后都非常感慨,说当时环境这么艰苦,革命能够胜利真不容易。”她略微停顿了一下,“其实不仅是对游客,对我来说,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灵魂的净化。”
又有一批游客涌入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一楼大厅中央的一幅巨型画《井冈路》吸引了众多游人驻足。蒋玉芳快步走到游客面前,微微一笑,开始讲解:“各位游客朋友,您可以从这幅画上看到,郁郁葱葱的井冈山上,有一条小路‘井冈路’。这条小路代表了中国革命的道路,虽然中间有蜿蜒曲折,但是画家用一束光线预示着革命的道路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宽阔。这条小路还有个特点,就是不管你从哪个方向去看,这条路始终正朝着你,处在你的脚下,仿佛你立刻就可以上行。画家这样的艺术处理,寓意中国革命无论从哪儿开始,都会走向井冈山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