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笔者一行专程到革命圣地井冈山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瞻仰的情景,至今令人难忘。
纪念碑坐落在茅坪山巅之上,主碑高达三十多米,具有高耸入云之势(图①)。附碑随主碑左右,构成一个“团结向上”的整体,“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刚劲有力的大字,在夏日阳光下格外耀眼。碑塔四周松柏耸立,遮天蔽日,青翠欲滴。游客如云,人们怀着对先烈的敬仰,不顾夏日的高温烈日,站在碑前拍照留影,或以敬献花篮等不同方式悼念英烈。
图①
我站在英雄纪念碑前,望着雄伟的碑躯,听着阵阵悠扬的革命歌曲,仿佛看到了当年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场景。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率领湘赣边境秋收起义的部队经过江西永新三湾,开赴宁冈,后与井冈山农民武装袁文才、王佐部结合,在井冈山建立中国革命第一个根据地。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部队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壮大了革命力量。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中国工农革命军与井冈山人民一道,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毛泽东同志著名诗篇《重上井冈山》中“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的诗句,正是当年胜利豪情的写照。
沿碑石阶而下,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馆内展出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开展革命斗争,加强革命军队建设和打土豪、分田地等照片;陈列着农民武装力量使用过的大刀、长矛,朱德军长用于挑粮的扁担,红军士兵管理伙食的账本,等等。讲解员用低沉的语调说,红军在井冈山时期,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但也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烧杀抢掠,不到两年四个月,井冈山就有近五万名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有些我们还不知道姓名。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捍卫着中国革命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保卫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工农武装力量。他们虽死,但名耀千秋。
忆先烈事迹,励后人发奋。在馆前花岗岩铺就的石级上,我们向同游者借来一面国旗,大家围在党旗四周,留下了一幅“忆前贤励后人”的集体照(图②)。
图②
在井冈山参观期间,我们不时听到或见到“军政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动人故事或生动的图片。当年,苏维埃干部、红军战士与当地群众同耕作、同训练,共同保卫着美好的家园。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党政一致,官兵一致,处处是团结和谐向上的气氛。在许多时候,党员干部、红军指战员为了不惊动民众,在大雨刮风的夜晚宿山岗;群众为掩护受伤的正被白匪军追赶的苏维埃干部,把自己的儿女交出去,蒙骗敌人,等等,反映出军政军民之间的鱼水关系。时代发展到今天,井冈山地区与其它革命老区一样,永葆革命本色,军政、军民关系一直保持良好的势头。
参观回来,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场面一幕一幕地浮在眼前,井冈山革命精神萦绕在心头。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如果没有当年井冈山等革命老区人民支持,没有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哪有我们改革开放的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