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中国旅游报》、《厦门晚报》、《福建支部生活》杂志、《福建党史月刊》杂志,以及《三明日报》等均大版报道了石峰村的红色文化,福建人民广播电台、三明人民广播电台分别两次报道石峰村发现红军标语和与永安火电厂联合用红色文化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石峰村两委十分感谢以上媒体对石峰村红色旅游资源的报道和价值肯定,没有以上媒体的启发,石峰村人一直没有对这批红军标语引起重视。
《海峡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和《中国红色旅游网》上的有关红色旅游的报道引起了石峰村两委的重视,石峰村党员和村民通过寻访老人、重走红军路等,从一些曾在50年代末被石灰水覆盖的墙壁上又发现了一批与红军原创标语,总数多达70多条,半数涉及我党“北上抗日”主张,成为能在百度中搜索到的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的红军原创抗日标语群;另外,该村还找到了1934年8月中旬发生在石峰村白粉和衙岭的两处古战场,以及在石峰村白粉之战中至少7位以上红军无名烈士牺牲地。经进一步考证,石峰村衙岭之战曾被现新华通讯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主办的《红色中华》刊物报道,报道说,1934年8月12日,敌约两个团向石坊(永安西南,也就是现在的石峰,战斗地点在石峰峡衙岭)的我红军部队进攻,我红军部队与敌激战约三、四小时,结果敌被我军全部击溃,敌四十九第一营营长梁振文被我活捉,并俘连排以下20余人,缴长短枪20余枝。
据永安市党史研究室编写的《燕江红旗——永安市土地革命时期史实存录》记载,石峰白粉之战,敌我双方伤亡都在300人;大陶洋矮岭和大行山高地争夺战,敌我双方伤亡人数都在500人以上。经初步核实,在此亭前10余米的大松树一带牺牲的无名红军烈士就有7人。为纪念在石峰村牺牲的红军英烈,该村于6月11日决定将7位无名烈士牺牲地附近约10余米处的一个避雨亭改名为红军纪念亭,亭前10米的大松树命名为红军松,每年7月1日做为石峰村的节日性红军英烈民间公祭日,在此亭举行红军英烈民间公祭活动。
经12天的紧张工作,红军纪念亭改建成功,石峰村农民还为7位无名烈士兴建了一个简单的坟墓。自6月24日以来,石峰村红军松、红军纪念亭、红军原创标语群等已接待参观者100余人。7月1日,石峰村自己举办了庆“七一”红色记忆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永安市旅游管理区党委肖书记、党史办主任张燕生、旅游局局长陈健、文明办副主任赖世禹、干局副局长张丽华、组织部干部马永明,以及部分热爱红军的QQ网友等与当地村民、党员一道参加。
除了红色旅游资源,石峰村还有水尾三级瀑布群、水尾生态林,以及高际岩瀑布和神农庙等可供开发绿色旅游风景点。在这次活动仪式上,石峰村两委在永安市内率先提出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计划。
对于这次活动,永安市旅游、党史、文明办等部门的领导予以了肯定。永安市旅游管理区书记肖守周说:“石峰村开发红色教育基地,这是很有意义的,我这次做为旅游资源考察者的身份参加这次活动,非常高兴,如何把石峰村的红色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出来?按照我们旅游部门的规划,石峰村将做为乡村休闲游,红色旅游教育基地,这两项结合起来,这个前景是可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