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株洲市炎陵县水口镇叶家祠。1927年10月15日晚,毛泽东在叶家祠的阁楼上为新发展的6名新党员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第一次把党支部建在连上,让“党指挥枪”成为人民军队不变的军魂。(记者 童迪 摄)
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带领新改编的队伍斗志昂扬地往井冈山方向挺进。
地处井冈余脉的酃县(今炎陵县)水口镇,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地势低平,洣水支流从田间安静流淌而过。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0天左右,宝贵而难得的时间里,毛泽东在三湾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得以付诸实施,由此,革命的火种在连队里燃烧,也使“党指挥枪”走进了每个工农革命战士的心间,军心稳定,军魂凝聚,这支革命队伍在党的领导下,经过火与血的淬炼,英勇向前。
8月上旬,我们来到这里,寻访90年前的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
革命的火种在连队点燃,孕育党的中坚力量
水口镇叶家祠,一座古老砖木结构的晚清建筑。门前,立着一座白色巨型石碑,石碑上,镌刻着青年毛泽东的侧面头像,意气风发,目光坚定有神,头像旁边,是毛泽东对水口建党重要意义的阐述: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在青松翠柏的掩映下,叶家祠熠熠生辉,它记录了90年前一个秘密而神圣的时刻。
在水口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戴孟君的指引下,我们走进叶家祠,正堂左边的偏房房顶上有一块打开的阁板,靠移动楼梯上下。戴孟君介绍说,当时革命队伍里情况非常复杂,所以宣誓仪式只能选择在这里秘密开展。
共和国中将赖毅,湖南平江人,原是造纸工人,后来参加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一营二连班长,在他的回忆文章《毛委员在连队建党》中详细记载了这一鲜为人知的时刻。
1927年10月15日晚,小镇一片寂静。当时年仅24岁的赖毅跟着党代表来到阁楼,看到一张方桌,一盏点燃的小马灯,马灯下压着两张红纸,一张写着3个字母,另一张有6行字。
首先由介绍人介绍新党员的简历。接着,毛泽东走到6名新党员面前,逐个进行询问。
毛泽东问赖毅:“你为什么要参加共产党?”
赖毅坚定地答道:“要翻身,要打倒土豪劣绅,要坚决革命!”
毛泽东说:“很好!很好!”
接着,毛泽东指着红纸写的“C·C·P”,解释说这三个字母是中国共产党英文的缩写。宣誓开始,6名新党员整齐地站在小方桌前,毛泽东领着他们举起右手庄严宣誓,他读一句,新党员跟着读一句:“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 声音低沉却有力,久久地在小阁楼里回荡。
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已久远了,如今,阁楼依旧留着6名新党员的简单生平,从右至左依次为陈士榘、赖毅、刘炎、欧阳健、李恒、鄢辉,他们成为革命队伍中第一批在连队中培养起来的工农党员,成为之后军队和革命的中坚力量。
“支部建在连上”,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工农革命,是不熄的星火,这星星之火要靠党指引,才能燃遍赤县神州。
宣誓结束后,毛泽东勉励新党员今后要团结群众,多做群众工作,严格组织生活,严守党的秘密。接着,又要求各连党代表回去后,继续抓好发展党员的工作,分批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尽快在各个连建立起党支部。当晚,党员最多的一营二连率先成立了党支部。
三湾改编时,罗荣桓任特务连党代表,为人民军队最早的七个连队党代表之一。几天后,他在特务连发展8名新党员,也请毛泽东出席入党宣誓仪式。其他连也相继建立起党支部。
从三湾改编支部建在团里到水口连队建党,实现了“党指挥枪”,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毛泽东后来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毛泽东发展工农党员,“支部建在连上”,挽救革命队伍于危难,在赖毅看来:武装必须掌握在坚定的革命干部手里,连队里没有党的组织,党就没有在部队中生根立足,无法和群众保持最广泛的联系。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研究员夏远生如此评价:共产党要建立一支“革命的武装”,“支部建在连上”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工农革命军“定心”,在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领导制度,成为建设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
薪火相传,谱时代新华章
一个个红色纪念地,一声声革命号角,让生于斯长于斯的炎陵人民倍感自豪。炎陵县档案局原局长、炎陵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张关怀告诉我们,每年到水口镇参观、学习、重温这段历史的群众达到50余万人,领袖的光辉让无数人景仰。
如今,精准扶贫产业致富,给老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采访时,正值炎陵黄桃上市,整个县城摊贩林立,车流穿梭,一派繁忙丰收景象,一家黄桃批发商通过网上销售,每天发往全国的黄桃就达3000多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