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的钟宜龙老人是烈士后代,亲生父母在他出生后没多久便被团匪杀害,后来被当地妇女游击队队长涂从孜收养。回忆起养母,钟宜龙充满了自豪:“她是很坚强的人。”
长窠头村位于长汀与连城交界的松毛岭山脚下,松毛岭战役打响后,涂从孜积极指挥当地妇女游击队,暗中给红军输送了很多物资。“我当时还小,经常深夜还看到她在缝送给红军的布鞋。”
1934年9月30日,在福建的红军兵分两路,开始了战略大转移。涂从孜赶去送丈夫钟大廷时,大部队已经出发了,她手拿布鞋,一边追一边哭喊着丈夫的名字,终于在村口的桥上追上了丈夫。不曾想,这一面竟成了永别。
养母的革命精神和情怀对钟宜龙影响至深,这么多年来,他对红色精神的坚持和传播从未懈怠。
1951年,当地发生了一场大火,钟宜龙震惊地看到,山上漫山遍野都是骨骸。后来证实,这些正是在松毛岭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遗骸。
“要让烈士入土为安!”此后的两年里,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钟宜龙和村民一道,将散落在山间的1000多位红军烈士的遗骸一块块拾回,安葬在隘头岽,并立起了一座两米多高的无名烈士墓碑。
走出钟宜龙家,不远处有一片长满青草的低洼地,当地村民称之为青草湖。在松毛岭战役中,许多伤重不治的伤员就埋葬在此。
1993年,当地兴建水泥厂时,在青草湖又发现大量烈士遗骸,钟宜龙得知消息后,叮嘱在村里的儿子钟绍锦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妥善处理好这些遗骸。每年清明前后,钟宜龙和村里的红军后代都会参加这些英烈的公祭活动,几十年来从未间断。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钟宜龙自掏腰包,在家里办起了“红色家庭展”,希望教育更多的后人。记者注意到,墙边的木板上,张贴着有关红军的文字和图片;厅内的桌面上,放着长窠头村革命烈士调查表……
“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纪念革命先烈,也让下一代人更好地铭记历史,传承这份红色精神。”钟宜龙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