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地雷战》是我国经典的抗战题材影片,同时也是一部当时民兵们经常使用的教学片。作为八路军和民兵在抗战中的重要战术之一,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当时的环境下,给日军造成了重大的心理阴影和对“地雷战”的恐惧感。神奇的地雷战威力无穷,炸的日本鬼子心惊胆战,魂飞魄散,人仰马翻。
1943年10月下旬的一天,山东六大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清河区抗日根据地,广北县车里村武委会主任齐守法在村里组织民兵训练时,收到了上级送来的鸡毛信。信中指示:“今天傍晚,有一股北上扫荡失败的日本鬼子要经过邵桥,向南部的日寇据点撤退。命令组织民兵伏击鬼子、歼灭敌人”。
支脉河从邵桥村南流过,河上的邵桥是一座木桥,因年久失修,桥面上几块主要的木板早已腐烂断了,无法通行;桥下河水断流,只剩下一段一段的积水。行人通行都是从桥东河底一段无水处绕过。桥北端有一个四合院,南屋的东山墙临街靠河、背风朝阳,是行人歇脚和人们聊天晒太阳的地方。齐守法和车里村的民兵队长、联防队副指导员张富汉现场勘查完地形,分析研究,确定歼敌地点。决定布下地雷阵伏击日本鬼子。他们把一颗八十斤重的地雷埋到了桥东河底处,又在桥北端四合院的南屋东山墙外,埋下一颗四十斤重的地雷,把地雷埋好后进行了伪装。当时山东军区及清河军区一般只生产质量较轻,便于携带的“五斤雷”和十公斤地雷,这种地雷在于生产容易,价格低廉。对于四十斤重的地雷甚至八十斤重的地雷,则受益于根据地一大批民兵爆炸英雄和“村村会造雷、户户有地雷”全民爆破运动的开展。
傍晚时分,天渐渐的暗了下来。正当人们吃晚饭的时候,街上传来了鸡飞狗叫的吵闹声,鬼子进村了!民兵们监视着日本鬼子顺着河水走向桥东河底处。忽然一声巨响,鬼子踩到了地雷!八十斤的地雷在鬼子面前炸响,鬼子一下子死了五、六个。日伪军四散躲避,一窝蜂地往桥北撤退,就在鬼子撤退到邵桥北端四合院东山墙外空地上的时候,又是一声巨响,四十斤重的地雷在鬼子面前炸响,三、四个日伪军飞上了天 。剩下的鬼子战战兢兢,顾不得收尸狼狈逃窜。
邵桥地雷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气焰,让日军感到恐惧,在清河抗日根据地影响很大。地雷战结束后,清河区《群众报》以“广北地雷战益猛烈连日炸翻敌汽车吓得敌人不敢走”为题报道过“地雷战”,并印制成连环画报发至各地。为表彰民兵的赫赫战功,1945年4月,在渤海区(清河抗日根据地、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合并成立渤海区)召开的民兵代表大会上,张富汉被授予“二等民兵模范”称号,并由渤海军区杨国夫司令员,亲自为其披戴红花,颁发1支步枪、10发子弹、3颗手榴弹、1块毛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