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王二路>>正文
风雨四十载 业余勤耕耘——浅谈自己的业余写作
2009-05-06 15:18:27
作者:王二路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自己喜欢上写作,其源头可追溯到40年前。在坎坎坷坷的40年中,业余写作像“吸尘器”时时在净化着我的心灵;也如“百宝箱”年年在存储着我的美好人生和难忘经历;又恰似“兴奋剂”一直在激荡着我的情感、振奋着我的精神、鼓舞着我的斗志!

    40年过去了,回味业余写作中的感受,颇有“打翻五味瓶,各味涌心头”之感慨。

    第一、自幼喜爱文学创作。

    20世纪60年代初,在我刚懂事、记事也稍微辨认得几个汉字时,便对那印有文字和图画的报纸、书本产生了奇特的兴趣。与此同时,也总喜欢与村上有文化的大人们交往,听他们说古道今、谈文论诗。印象最深的是,本村有位张姓的老秀才(大约是晚清科举考试的最后一拨吧),他乃解放前我村唯一的一个高文凭的文化人。平时,乡亲们不称他的大名,只喊他的绰号“狗不理”;他熟悉周易八卦,平时爱好给人拆个八字、相个面什么的;他通晓诗词歌赋、史书典籍。虽然,那时他已70多岁,我才14、5岁,但为了从他的口中能获取更多的有关文学方面的东西,我便想方设法地往他的身边凑合,同他拉近乎,时间一长,他见我爱识字读书也就喜欢上了我,并给我口授了许许多多中国古典文学中极有趣,也很有价值的东西。记得,他曾用一块碎纸片给我写过类如对联似的两句话:“班彪班固班超曹寿大姑,苏洵苏轼苏辙秦观小妹”。后来,待我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从史书上晓得了这副对联的真正含义,这里面说的竟全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学家和大诗人的名字;饶有兴趣、极为巧合的是上下两联皆为父子、兄弟、夫妻关系,故此,印象颇深。

    通过书本和大人们的口授,我对中国文学,由幼时的朦胧好奇上升至感兴趣,一直形成为癖好,到后来竟动手写作起来。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大量公开的读物除了毛主席著作、诗词外,便是鲁迅的一些文章,自己深受其熏染,在稚嫩的心田里也刻下了难以抹掉的烙印。直至今天自己仍偏爱于议论、诗词,而冷淡于小说之类,其根源即缘于此。一开始学写东西,只是模仿毛主席诗词的句式、字数写一些“顺口溜”;择用鲁迅的文章尝试着写一些小评论、批判稿之类的东西,大多属于“开头戴个帽,中间抄段报,结尾喊口号”式的玩意儿。写出来之后,除自己把玩外,也常拿出来“炫耀”供人评说。起初,自己并没有将写出来的东西要投寄报刊公开发表的意念。还是到了后来,记得有年正月,我与本村一位名叫张栾增(走南闯北,有一定阅历)的长者同去邻村看戏,在路上边走边聊,他说:“你写的东西还行,可以寄给报社,说不定还会发表哩!”并告知我,投寄稿件时剪去信封的右上角,标明“投稿”便不用花钱贴邮票的。自那时起,开始了我业余写稿投稿的漫长历程。我给报社(《石家庄日报》)投寄的第一篇稿件是写于1968年9月7日晚上的一首诗歌(那时我还未满16周岁),题目为“祖国山河一片红”,七字一句共八句。时间不长,就收到了退稿信。编辑在原稿的左旁用红毛笔字,以竖行形式批示道:“主题不鲜明,中心不突出”。尽管未能发表,但在当时能收看到报社编辑的回信,即表明挂上了钩,致使我的心情激奋了许久。

    我写得东西,真正第一次变为铅字而公诸于世的是在1971年冬天。那时,我在村子里担任着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民兵连长,在参加县武装部组织的冬季军训时,晚上写了一首题为 “练兵场上”的诗歌(仍为七字一句共八句的形式),发表在第二天的《军训战报》上。这首诗歌虽写得不咋样,却也成了我创作生涯中的处女作。

    第二、得益于业余写作。

    像我这个出生于极偏僻的农村,又生活在很普通的农民家庭里的孩子,小时侯,也仅上过五年小学,既无文凭、水平,又没有什么资历、背景的人,能在后来的政界里熬到科局级的份儿上,毫不掩饰地说已是很不简单了。但有一点我是心知肚明的:能走到今天这步天地是与坚持业余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72年年底,我参军入伍。在部队繁忙的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的间隙,自己仍坚持着业余写作的爱好和习惯。并以自身的爱好积极投入到了部队开展的政治、文化、娱乐等活动中去。同时,利用节假日经常为驻地的广播、小报写稿子。1973年底,我写了一篇题为“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的稿子寄给了《承德日报》,《承德日报》在1974年1月初便全文发表。在那时的政治环境下,部队首长极为重视写文章的人。文章发表不久,部队首长就把我从连队直接调到团部搞通讯报道。时间不长,我就被提拔为军官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业余写作改变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和人生命运。

    时隔三十年之后,我已过“知天命”,向“花甲”之年靠拢。因自己的年龄和组织上的规定,由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又是业余写作的原因,在石家庄市文联主席周喜俊等领导的细心关照和热情呵护下,在我刚刚退下来,紧接着便有幸参加了“石家庄市第八次文代会”;在“纪念石家庄市文联成立五十五周年‘我与文联’征文”活动中,自己写的《跨入第二个“起跑线”》的征文被评为了优秀奖;2005年年底市县文联又组织召开了我的作品研讨会……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对自己也是关爱有加、器重有余,多次进行鞭策和鼓励,在开展的“河北省百城新风大调研”活动中,多次亲自打电话委我以重任;在2006年3月18日“河北省百城新风大调研表彰暨省民俗文化协会第二届年会”上自己荣获了 “河北省百城新风调研工作先进个人”的称号……

    2003年9月,在我的作品集《直笔春秋》研讨会期间,《中国监察》杂志社编辑滕抒先生曾给我题词留言到:“天道酬勤”。真个是言语不多道理深啊!由个人业余写作的实践,也证实了一条不成文的真理:一个人无论供职于哪个部门或从事于哪种行业,但凡明眼、好心、明智的领导也都是格外喜欢勤快人的;油头滑脑或不务正业,终究是站不住脚的,也有走上邪路的危险。

    第三、业余写作的体会。

    作为一个业余作者来说,要写出好的文章来,依据自己多年的写作感受,认为最基本的有三个方面:

    (1)由衷热爱

    常言道:“干一行,爱一行”。搞写作是一项十分枯燥乏味的事情,业余写作者尤甚。倘若,没有十分的爱好或缺少良好的精神状态,那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据说,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小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超人的天赋条件,只因为他一生酷爱京剧艺术,在追求京剧艺术的道路上,顽强不息,刻苦磨练,不断创新,终于成就了他的一代宗师。搞写作亦如此,文化再深,文凭再高,天赋再好,条件再优越,倘不喜好也只能是白搭!石头蛋子永久也不会孵出小鸡的。反之,只要酷爱这门艺术,熬夜耗神人憔悴也会感到心旷神怡的,也终会有所收获的,甚至也有惊人佳作问世的可能。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语言大师毛泽东
·下一篇:“灯下黑”之忧思
·老骥伏枥再扬鞭(组图)
·王二路:老骥伏枥再扬鞭(组图)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直笔春秋——王二路
·漫谈红色文化
·王二路:漫谈红色文化
·手捧旧物想联翩,缅怀伟人情无限——纪念毛主席诞辰118周年(组图)
·王二路:手捧旧物想联翩,缅怀伟人情无限——纪念毛主席诞辰118周年(组图)
·王二路:弥足珍贵的回忆文章——记周世钊《毛主席青年时期刻苦学习的几个故事》一文(
·弥足珍贵的回忆文章——记周世钊《毛主席青年时期刻苦学习的几个故事》一文(图)
·毛泽东时代学哲学的一点回忆(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我支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
“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福建行”旅行团来我馆参观交流
特稿:仰望中条(图)
王放:仰望中条(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周恩来风采》摄影展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开展(图)
文艺表演进军营 唱响军民鱼水情(图)
我带砳砳逛南京(组图)
请给有碍观瞻的景观“理理发”(组图)
陈诗颖: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