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青少年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曾有过许多值得回忆的美好的东西,看电影便是其中之一。在那些年月里,也正是我国国产故事影片的黄金时期。当时,我最爱看也看的最多的是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片。
当我刚记事时,农村的老家还没有电灯电话,更没有广播电视。除了逢年过节穷热闹一番外,平时的娱乐项目便少的可怜。唯一能使得那个年代的乡下的“顽童”们雀跃的是农闲时的演电影。
幼年时,我生长居住的村庄,属于小而穷之列,在起初的几年间,是演不起电影的。只能到周围的大村、富村去看电影。在忙完秋收后一直到来年麦收前,是放映电影的旺季。有时踏着秋夜皎洁的月色,有时迎着冬夜凛冽的寒风,我与同年等辈的小伙伴儿,欢蹦乱跳地去往邻村看电影。
那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一直在影响着我的人生的即是《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等影片。这些影片大都取材于太行山下冀中平原的抗日事迹,影片中所显现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也与我们家乡的一模一样。当时,看过电影之后,我和小伙伴们忒喜欢学唱《地道战》中优美动听的插曲;更感到“过把瘾”的是在玩“捉迷藏”等游戏中模仿电影中的故事情节。通常情况下,分做两伙儿——一伙儿是鬼子汉奸,一伙儿是八路军武工队。人人都争着当正面人物,谁也不愿意做鬼子汉奸。我们便“剪子、布、锤子”划拳,输者为反面人物,赢者做正面人物。
我的祖父是闻名三里五乡的老木匠,他用做木器剩下的“下角料”给我们做了不少极逼真的木制手枪、红缨枪、大刀……我们拿着这些武器,经常出没在春天的菜畦、麦田间,夏日的玉米地、高粱地里。玩起来和电影里的“青纱帐”差不多。
公元1969年,全国上下搞战备,我们村又挖了不少新地道。这些新地道后来并未派上什么大用场,只是为当年的少年儿童开辟了一个新的娱乐场所。至今记忆犹新的是,那时,我们高声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或《地道战》中的插曲,在弯弯曲曲的地道中钻来跑去,倍感惬意!
青少年时期看过的抗战影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清晰的、永久的印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悲壮的事迹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可以说是我走向社会以来的精神支柱。每当遇到困难挫折或在艰难险阻面前,只要想想当年的“老八路”,便信心十足,精神振奋。在人生征途上取得的所有成功,无一不包涵着抗战精神对我的滋养。有句老话说得极是——“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