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读书有两种方式:一是捧着书本翻读;二是打开微机浏览。读书的内容也不外乎两大类:一类为钻研古代的;二类则是欣赏现代的。鉴于本人的实际情况,研读古文有步履维艰之感,网上阅读即有赶不上趟之困惑。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正该当“读书郎”时,也正赶上国家贫穷、家境拮据,只读了三五年书,便不得不辍学去当“童子工”。不能上学读书,偏又喜好那书本内字里行间的东西。如此这般,也就必然导致于矛盾相伴,困难相随了。
先说读古代作品。小时侯在“破四旧”中,我曾偷拿过并也偷读过形形色色的繁体竖排本书籍。对五、七言诗涉猎不少,之乎者也见得也很多。称不上自读、自学成才,亦可算做自读成“虫”(“啃书虫”)吧。由于没有进过正统学府,非科班出身,无高深功底,吟起古诗句来便人云亦云的“咿咿呀呀”,读那古文时也不得不一手翻读,一手查词典(购置各类工具书就不下30种),还得随时随地查看文章后面的生字注解、词句诠释。即便如此,除却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类较直白、顺溜的东西领会较快,读后有所印记外,对真正有分量的古典名作,读起来不仅吃力,大多情况下也都属于过目即忘。譬如早些年就拜读过的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近日重温,并无“不亦乐乎”之感,多的则是“似曾相识”的困惑与艰难。全诗总共才373句,字数也不足2500个。然而,重新读起来,仍有130多个字读不准、读不出,大多数的句子也仍需“而今迈步从头越”。另有,在同一本书中还将同一个字弄成两个模样儿,实令我这个才疏学浅者狐疑万般。如名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中印为“曼”,插图中则是“漫”,此“曼”与彼“漫”,孰是孰非?实难定夺,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要说网上浏览阅读,本人时时存有赶不上趟的危机感。当今处于电子时代,“书”已不再仅限于那些散发着墨香的纸制书了。现在,书分成了“P”和“E”:paperbook,是用纸做的书;electronicbook,则是电子书。往昔成千上万册的图书,而今只不过是几十张薄薄的光盘而已。阅读电子书或网上览读,首先具备的一点即是会外文,懂得洋字码。我这个连中国文都不过关者,一开头便吃了“闭门羹”。键盘上密密麻麻的除了阿拉伯数字外,全是英文字母。为了享受那网上浏览和阅读电子书的便捷,我这个“网盲”也只能求人手把手的教和靠自己的死记硬背。再就是不断地掌握、熟悉瞬息万变、日益增多的“网络语言”和社会上的“现代流行语”。据有关部门所做的保守统计,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平均每年产生800多个新词语。1996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增收了5000多个新词条。有关专家估计,进入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通过互联网络,新词语的产生频率将更快,其传播手段和速度将更为方便和快捷。譬如,有位同事曾向我介绍说,他的一个朋友如何如何好并说是一个纯粹的“白骨精”。我茫然,我一头雾水——“白骨精”原本指妖精,大多居于贬义之列,何好之有呢?后经同事解释一遍我才恍然:白领、骨干、精英之简称矣!看来如果不及时掌握和熟悉“现代流行语”,别人就会说你孤陋寡闻,自己也就会产生被时代淘汰及落伍之感。
另外,现在的各种网站极多,有鱼龙混杂之嫌。不少网站弄得一些帖子或转载的东西也极粗糙,很不负责任,属于伪劣产品,与盗版书的危害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致使网上阅读者上当受骗误入歧途。
某日,我从网上搜索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其中有一句:“怡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我接连查找了五个网站,统统将句中的“劳”字下载为“荣”字。这样,不仅让人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