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走多远,与中苏关系恶化有一定关系。俄罗斯学者指出,在当时形势复杂和思想混乱的条件下,“中国的宣传就不难于在一些问题上把我们吓住,迫使我们处于守势,促使我们采取前后不一贯的、或者完全错误的立场”;毛泽东发起的全面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制约了苏联的改革与探索;赫鲁晓夫曾尝试改革苏联僵化的经济体制,扩大农民宅旁园地(相当于中国农民的自留地)、自有牲畜,开放了农贸市场,中国的反修,使赫鲁晓夫不敢再走下去了;中国在“超英赶美”,赫鲁晓夫也不能落后,否则苏联就失去了“老大”的地位,于是他也提出要“赶超美国”,在20年内建成共产主义。
●怎样认识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地位?
在1984年苏共中央政治局讨论恢复莫洛托夫党籍的会议上,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认为:赫鲁晓夫“在处理斯大林的问题上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没有什么敌人像赫鲁晓夫这样带给我们如此巨大的伤害。”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认为:“他给苏联在世界人民眼中的积极形象带来了无法扭转的打击。”但是,苏联普通公民显然不认同他们的看法;特别是许多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是苏联领导人中最善于与民众打交道的人,是最容易接近的领导人,人们把他当成“自己的领导人”。
正如赫鲁晓夫墓碑所寓示的,赫鲁晓夫是个“复杂的矛盾人物”。赫鲁晓夫做了许多推动苏联社会进步之事,数百万人从集中营回来了,斯大林时代的许多活动家被恢复了名誉,许多被流放的少数民族也返回了家园,许多严苛律法被废除,集体农庄庄员终于有了身份证,人们必须购买的公债被取消,人们可以自由地在国内旅行,甚至可以到国外去。他比斯大林更关心民众的生活,如苏共二十大后,苏联开始了真正的“住房革命”。这一时期苏联的科学技术也有了长足发展,新建了数千家大企业,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电站,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原子破冰船“列宁号”,建成了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苏联宇宙飞船第一次到达月球,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号”被送入轨道,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开启了人类跨入宇宙的新时代。思想文化领域也活跃起来,出现了许多受群众欢迎的作品。但是,赫鲁晓夫易冲动,脾气暴躁,在高度集权的体制下,其许多缺少理性的政策得不到纠正,并产生了严重后果。总之,赫鲁晓夫仍是个矛盾的、有很大争议的人物,但他并非“修正主义者”。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赫鲁晓夫是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人物,近年来关于他的出版物颇多,既有富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也有颇具史料价值的著作,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多卷本《赫鲁晓夫回忆录》、新华出版社出版的《解冻的赫鲁晓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赫鲁晓夫全传》等。此外,学者在一些相关著作中对赫鲁晓夫也有一些有价值的评述,如《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来源: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