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晋绥、晋察冀、晋西南、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太行精神是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孕育、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在根据地军民的团结奋斗中发展的,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继承和弘扬太行精神,关键是把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的伟大民族精神,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际行动,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期驻扎太行山区,领导和指挥敌后抗日军民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西南、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太行精神是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为民族解放展现的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精神,是为人民利益展现的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太行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弘扬。
太行精神在党领导的伟大抗日战争中孕育、铸就和发展
太行精神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孕育。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很快占领了北平、天津,并兵分数路向中国内地进攻,叫嚣“一个月拿下山西,三个月灭亡全中国”。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日军连续攻占山西雁北11个县城,一路烧杀抢掠,疯狂至极。沦陷区广大群众饱受屠杀凌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之下,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即将沦陷。在这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坚定地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大力开展抗日群众运动。八路军主力部队挺进抗日前线,在“保卫山西,收复平津”的口号下,紧急动员广大群众投入到山西以及全国的持久抗战中,把山西建成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支点,以抵御日寇对西北与中原的进攻,支援全国的对日作战。特别是在太原失守后,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游击战争占据主要地位。在党的领导下,八路军与根据地军民一起,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了长期的敌后抗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进攻,扼制了日军对中国全境的侵略,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推动形成了风起云涌的全民抗战高潮。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成为全民族共御外侮的中流砥柱。太行精神就是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孕育形成的。
太行精神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太行精神是敌后抗日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浇灌的精神之花,是敌后根据地军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表现出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特别是在敌人将战略重点由正面战场转向敌后根据地、由国民党正规军转向八路军游击队之后,这种不畏牺牲、舍我其谁的精神表现得更加绚丽。日军先后发动了“三路围攻”、“八路围攻”、“九路围攻”,实施“囚笼政策”、“蚕食政策”、“三光政策”,发动“百万大战”、“铁壁合围”,对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面对日军的猖狂进攻和残酷杀戮,根据地军民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纷纷投入到抗击日寇的战斗之中,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进行了“夜袭阳明堡”、“百团大战”等一系列战斗、战役,以鲜血与生命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殊死的抗争,给进攻根据地的敌人以沉重打击。活跃在敌后的成千上万的八路军、新军、游击队指战员和抗日民众英勇战斗,血洒疆场,宁死不屈,大义凛然。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和张友清、何云、李林等指战员,以及国民党爱国将领武士敏、郝梦龄等为捍卫民族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