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期驻扎太行山区,领导和指挥敌后抗日军民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铸就了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太行精神。李长春同志精辟地把太行精神概括为“是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为民族的解放展现的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精神,是为人民利益展现的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太行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拯救和振兴中华民族的领导核心,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充分体现了太行儿女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伟大民族。
太行精神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孕育
太行精神是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很快占领了北平、天津,并兵分数路向中国内地进攻,叫嚣“一个月拿下山西,三个月灭亡全中国”。在这日本帝国主义侵吞我山河,屠杀我人民,掠夺我财富,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决定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要求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要最积极地深入斗争的最前线,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群众运动。同时,八路军主力部队挺进抗日前线,在“保卫山西,收复平津”的口号下,紧急动员广大群众争取山西以及全国的持久抗战,把山西建成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支点,以抵御日寇对西北与中原的进攻,支援全国的对日作战。
太行精神就是在这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孕育诞生的。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共产党领导八路军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义不容辞的使命感,挺进抗日前线,救民众于水火,挽国运于倒悬,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于强权,不惧于死生,追求自由,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
太行精神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
太行精神是敌后抗日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浇灌的精神之花,是敌后根据地军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焕发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血与火的洗礼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敌后根据地军民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无私地奉献了人力、物力、家庭、财产乃至于生命,使敌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而难以自拔。他们与日本侵略者的浴血奋战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诗篇,使太行精神成为永远激励我们拼搏奋斗,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
太行精神在根据地军民的团结奋斗中光大
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而军民团结,万众一心的精神正是人民战争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所在,也是太行精神熠熠生辉、光焰照人的根本所在。正是党动员、领导和组织根据地广大军民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才铸就了共同抵御侵略者的铜墙铁壁,充分显示了全民族团结奋斗的无比威力。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各个阶层人们投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积极性。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根据地军民众志成城,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这一共同的目标不懈奋斗,使民族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强。
太行精神是根据地军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赴敌形成的伟大精神。它表现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表现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骨肉深情。它凝聚成为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团结、奋斗、抗争的铮铮铁骨,溶汇成为根据地军民心连心、手挽手、肩并肩共同抗击日寇的滚滚洪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