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萃还领着大家到村委会展室观看了胡锦涛总书记到这里来视察、过春节入户和村民一起包饺子、在大院同群众一起扭秧歌的照片,请大家品尝他们栽培的第四代无籽西瓜。四十多人异口同声赞不绝口:“真甜啊!太好吃了……”
张小萃的手机响了,通知她去开会。原来,不久前她已被提拔到沿河湾镇任副镇长。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又在考验和锤炼她。
如果说参观杨家岭的共产党“七大”会址,让人了解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和确立的过程,参观枣园后山张思德纪念广场让人浮想联翩,重温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参观“四·八”烈士墓令人缅怀王若飞、叶挺等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参观南泥湾令人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那么,张小萃的故事则让每一个年轻人长久地兴奋不已,并开始反思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一些现状。
宾馆的客房、前厅的会客区,甚至旅途中的汽车上都成了议论的场所。
“我是个青年教师。我问自己,如果在我毕业的那年得到了留校工作的机会,我会放弃留校选择去农村吗?我做不到。我看到了自己和张小萃的差距。”
“我是个团干部,我深感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紧迫性。那时候的延安青年为什么能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就因为他们有像毛泽东这样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正确引导,使他们有理想,有信念,明白自己应担当的历史责任。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有各自的历史使命,看看今天的国际国内形势,应该让青少年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这样才不至于浑浑噩噩。”
就这个意义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青少年的精神面貌是他们所受教育和所处社会面貌的一面镜子,用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来培育青少年一代,用什么精神来塑造青少年的灵魂?似乎在延安找到了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