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抗战的地道有多长?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据1944年冬不完全统计有1.25万公里。电影《地道战》的观众已逾18亿人次,可至少总长一万多公里的冀中地道里,曾发生过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有谁还能讲清呢?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记者在冀中寻访地道战遗迹,许多村庄的人都说村里原来有地道,甚至一些中年人小时候还进去过,但不少都在1963年发大水中坍塌了,余下一些也由于地道原本就不坚固,再加上多年无人修护,大都泯灭无痕了。记者只找到清苑县冉庄和正定县高平村两处地道战遗址。冉庄保存着3000米长的地道,为了保护和便于参观,多已重修过了。高平村的地道还有300米,也重修过。当年抗日军民挖出的至少一万多公里地道,也许更多要在保留的图文资料和亲历者的回忆中寻找了。60年过去,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已到了耄耋之年,从他们口中追寻已往的回忆不是件轻松的事。但静下心来,还是能从他们那喃喃细语中钩沉出往昔的峥嵘岁月。
专家:抗日根据地军民用20余种游击战术以弱胜强
“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这是革命战争影片《地道战》的插曲,记录了军民一心,用出其不意的地道战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的景况。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抗日根据地与太行精神研讨会”上了解到,地道战只是游击战的一种,有专家研究表明,当时的游击战术有20余种。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高春平研究后发现,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尽管当时我军武器装备最差、生活条件最苦,斗争环境最恶劣,但是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团结一心,采取游击战术为主的灵活主动战法,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因地制宜、随时寻机、因敌而异,运用了“伏击战”“袭击战”“破击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货币战”“粮食战”“沟壕战”“交通战”“冷枪战”“围困战”“窑洞战”“石头战”“滚木战”“阻击战”“攻心战”“推磨战”“僧众战”“扰乱战”等20余种游击战术,打得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防不胜防。(编辑:姜志)
6月22日,北疃惨案幸存者、78岁的李庆祥指着当年曾填满死人的血井。1942年5月27日,日军用放毒气等手段在定州市北疃村(今属定州市西城乡)地道里杀害我民兵和群众800多人。李庆祥一家8口有4人死于惨案之中。新华社记者王文化摄
人们所熟悉的影片《地道战》中老村长深夜报警的老铜钟挂在村口老槐树上,成了冉庄的标志(7月1日摄)。冉庄还保留着30万平方米的地道战遗址,保存至今的地道长3000米,其中1200米可供参观。从1959年建成开放以来,冉庄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已接待参观者超过800万人次。新华社记者王文化摄
这是7月1日拍摄的冉庄地道战遗址中重修过的地道内景。冉庄还保留着30万平方米的地道战遗址,保存至今的地道长3000米,其中1200米可供参观。从1959年建成开放以来,冉庄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已接待参观者超过800万人次。新华社记者王文化摄
这是6月7日拍摄的正定县高平村曾参加过地道战的83岁老民兵周新宅。高平村当年有地道30多公里,有“地上一个高平村,地下一个高平村”之称。高平村1945年5月4日利用地道抗击日军,那场战斗民兵牺牲4人,打死打伤日伪军59人,照片中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即为纪念牺牲的民兵所建。这场地道战成了196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创作电影《地道战》时,片中一场村落地道战的主要素材。新华社记者王文化摄
近日,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战遗址在河南省民权县被发现。这处遗址位于县城北31公里的李馆村。据考证,地道修建于1941年至1944年期间,原有的地道总长达20多公里,现仅存130多米。目前这处地道战遗址经过当地政府维护修葺后,已经免费对外开放。这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