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固革命根据地给我们的启示
2009-06-23 17:05:11
作者:刘庆华、曾思政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摘   要:东固革命根据地为什么被称为中央苏区的奠基石,东固军民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其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又是什么,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与当今实际相借鉴,这给了我们在党的建设、军民团结,建立一支听党指挥的军队等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东固 革命根据地 启示

    东固革命根据地于1927年9月创建,至1929年11月赣西苏维埃政府成立,作为独立存在的东固革命根据地,经历了二年零二个月,尔后融入中央苏区,在最初的三次反“围剿”中,和红军主力长征后的三年游击战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为中国革命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正因为此,毛泽东曾说:“井冈山的红军是‘铁军’,东固山的二、四团是‘钢军’。东固地区是中央苏维埃的根据地”。“东固山很好,是第二个井冈山。”①中共党史也予以高度评价:“东固革命根据地是中央苏区的奠基石”。的确,东固革命根据地延续和发展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为中央苏区的建立、和长征的胜利,起了承传、阶梯作用。东固革命根据地是块充满传奇的红色土地、革命土地、光辉土地。当年那荡气回肠的壮烈场面,根据地军民那英雄气慨,无畏精神将激励着后来人为推动历史前进、建设一个新世界而奋斗!
    80年前,东固革命根据地军民战胜艰难困苦,在血雨腥风中坚持百折不挠的斗争,铸就这中央苏区的奠基石,承托起中国革命这艘巨轮,破恶浪、绕暗礁、一往无前、驶向胜利的前方。当年,东固山军民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是什么?革命人民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问题的答案正是给我们的重大启示。现浅谈如下。
    启示之一: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壮大是党的领导和党的正确理论指导的结果。
    早在1926年秋,东固籍共产党赖经邦、曾炳春受党的委托及派遣,多次深入东固进行建党活动,发展了一批党员。1927年2月,赖经邦、曾炳春又回到东固,在东固涧东书院成立了第一个党小组,揭开了东固人民革命的新篇章,还先后成立了九区农协和农民自卫队,以此,积极开展革命活动。8月,针对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叛变和国内革命形势,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制订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举行秋收武装暴动。赖经邦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白色恐怖下,和12名党员聚集在东固敖上段蔚林家召开大会,决定成立东龙党支部(东固和南龙两地)领导东固地区革命斗争。从此东固人民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尔后建立了一支工农武装,组织农民进行“抗租、抗债、抗苛捐杂税”的三抗斗争。这支工农武装——东固工农革命军吸收了30多名革命青年,通过各种途径弄到20余支枪。他们先后下富田、过吉安永和、到吉水水南等地打土豪,筹军响,弄武器。恶霸豪绅闻之心惊胆战,穷苦百姓则兴高采烈、扬眉吐气。东固工农革命军威名大振,不断壮大。这就是史称著名的“东固暴动”。
    随着武装斗争的胜利发展,东固革命斗争出现了新局面,党组织发展很快,至1928年2月已发展了50余名党员,在东龙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东龙区委,还建立了有4000多名会员的农民协会。这年4月东龙区委曾三次派人赴井冈山交流情况、学习经验,并通过江西省委向中央汇报了形成割据情况,中央正式肯定了东固的武装割剧局面。由于有中央和江西省委的正确领导,东固革命根据地才有了发展壮大。至1929年初,东固山的武装正式合编成红二、四两团。至1929年1月,井冈山失守,朱德、毛泽东、陈毅率红四军前往东固山与红二、四团会师。东固会师,,这一良好契机既解救了红四军的危机,促进了红二、四团的建设,也总结、交流了根据地建设的经验,使东固成为红四军东征的前进基地。会师后,毛泽东为指导东固革命根据地工作,先后六次上东固山。这为东固党的建设,军队建设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有了中央的直接领导,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根据地的一部分,这充分显示了东固革命根据地与党的正确领导,以及党的理论指导是分不开的。
    现在,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期,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同时面临着来自各种势力的国际压力。在这种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关键发展阶段,对于我们这一个有几千年封建史的人口大国,世界人数最多的大党,更加显得共产党坚强核心作用的重要性。要坚决反对分散主义,实行集体领导,防止重大失误,统一全党意志,畅通政令,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决维护和服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我们的事业成功才有根本的保证。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党把以前党的一些正确理论与当今中国实际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揭示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些都是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只有坚决维护和服从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和中央领导权威,有力加强地方各级党组织建设和领导,加上有了党的正确指导思想,,我们的事业成功才有根本的保证,我们地工作才会蒸蒸日上。
    启示之二: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各项胜利,充分体现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使东固割据很快形成,并迅速发展成中央根据地的重要部分。
    在短短两年多里,以独立存在的东固革命根据地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党组织内部的团结,形成了领导集体后,带领革命群众去完成的。自从东固有了第一个党组织,建立了第一支工农武装,他们没有忘我党的宗旨是为人民谋利益。我党指挥下的武装力量任务即是保卫红色政权,保卫人民的胜利成果,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从东固暴动到粉碎山下四周靖卫团的进扰、会剿;从东固革命军合并为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第七纵队,到后来组建为红二团、红四团,以至后来融入中央苏区的武装,都显示了党的核心作用,由于当时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十分注重以民为本,关注民众生计,打土豪分田地,以乡村为单位,按土地肥瘦,分一二三三等,按人口均分,农民结束了世代无土地的历史,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夙愿。农忙季节,根据地政府组织人员成立互助组、帮耕队,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农户种田。“东固会师”时毛泽东教诫红四军官兵要严守纪律,做到秋毫无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毛泽东带领人员,曾亲自为农民莳田,访贫问苦。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后,毛泽东派了工作队协助工作;调来了医生和药品给得病的群众免费治疗;拨来了大批钱、粮、耕牛、种子、农具、衣被等,帮助受害人家恢复和发展生产。人民打心眼里爱护这支军队,用实际行动支持这支军队。由于根据地军民空前团结、协调,出现了党政一致不分家、军政一心同谋事、军民一家鱼水情。因此,东固革命根据地---这星星之火才得燎原,东固山才誉为第二个井冈山,东固精神才成为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再次证明毛泽东说的“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是颠扑不破的。
    目前,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局势曲折发展、社会信息化日新月异,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下,我们的事业正迅猛发展的大好局面下,更显现出团结的至关重要。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尤其是我党成立以来的近代史雄辩证明,我党、我军、我国人民加强了团结,党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我军在任何强敌面前,就无坚不摧,我们的事业才从胜利走向胜利,我国人民才能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达到小康生活,以至初步实现现代化。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试论“二七”陂头会议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下一篇:张辉瓒毙因新说
·王开忠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红色纸币见证的辉煌
·走出极左阴霾的习仲勋——《从东固到赤安》自序
·“小讲解员”助推青原红色旅游
·从东固到赤安
·从东固到赤安
·乔润芳、齐天福: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东固会师与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飞跃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