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井冈”是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形成的基础
2009-06-23 17:29:45
作者:刘志良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二、毛泽东在“东井冈”的三次反“围剿”用兵显神威

    毛泽东、朱德等人自从井冈山下山进入江西的东固、兴国等重要革命根据地后,这里便开始成为红军与国民党军反“围剿”斗争的焦点之地。在五次反“围剿”中,第一、二、三次都是按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进行的,并取得了红军有史以来最大的胜利。前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是地利。三次战役决战的主战场,都是在以东固为中心40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展开的,地理条件对红军从游击战争到运动战的转变特别有利,这一带的革命武装斗争基础相当好,红军主力有当地游击队和地方红军的协助,如侦察、封锁消息、向导、运输、参战等等工作配合得力,物资、粮食补给无后顾之忧,选择这一带作为反“围剿”的主战场如鱼得水。
    二是毛泽东、朱德等人采取灵活机智的指挥艺术,战术依据敌情变化而变化,依据战场上敌我双方的变势改变打法。毛泽东的“十六字方针”,开始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等战略战术,就是从此时开始实质地运用的。有人说毛泽东早就有一套完整的战术体系运用到反“围剿”战役中,那是错误的、片面的说法。毛泽东1936年12月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曾指出:秋收起义,南昌起义部队都曾打过几次败仗,后来转到井冈山,从1928年5月开始,“十六字诀”才产生出来,后来部队到了江西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反“围剿”时,“诱敌深入”的方针才提出来,而且运用成功了,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他还解释:“诱敌深入”是江西的说法,四川人叫“收紧阵地”。
    第一次反“围剿”,毛泽东经过反复分析,选择了打张辉瓒、谭道源二个敌人进攻的主力师,而不是弱师,结果是五天内打了二个胜仗。毛泽东是以红军4万人的红军打9千多人的张辉瓒师,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进行开局之仗。
    第二次反“围剿”战役,毛泽东却避开了蔡廷锴、孙连仲、朱绍良等强敌,选择了王金钰、公秉藩等部来打,1931年5月16日到30日的15天之内,走了七百里,打了五个胜仗。红军主力在东固等待公秉藩脱离富田阵地,宁可冒着走漏消息的危险,拒绝了一切性急快打的建议,迫敌而居,等了25天之久,终于等到了最佳战机。
    第三次“围剿”,蒋介石亲自出马,以30万大军对红军3万人。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毛泽东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术,让敌人主力深入赣南,置于无用武之地,而从闽西千里回师兴国北部靠近东固的山区,实行“由西向东,中间突破,袭击后方”的方针,挥师东进,终于在兴国莲塘打着了第一个好仗。
    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始终强调灵活的战略战术,掌握战争主动权,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声东击西,各个击破,在敌人的包围中穿插自如。
    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使“东井岗”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迅速得到扩大,赣西南、闽西苏区连成了一片,为中央苏区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东井冈”是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形成的重要基地
 
    1929年2月23日,毛泽东在东固召开了红二、四团干部和东固地区干部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六大”会议精神,并与东固的干部交流了两块革命根据地之间建党、建军、建政和土地革命的经验,交流了武装割据和游击战争的经验,对东固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和土地分配等方面工作作了明确的指示。会后,红二、四团和东固的群众赠送了4000元银元和大量的子弹及物资给红四军。红四军回赠了4挺机枪和一门迫击炮给红二、四团,并留下了毛泽覃、谢惟俊、陈东日等一批干部帮助巩固和发展东固革命根据地。把东井岗的建设和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东井岗的斗争经验,毛泽东一直极为关注,他曾先后六次来到东固,他认为东固的的革命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既有类似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但更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对于组织“十万工农下吉安”,攻打赣州、吉安的失败与成功经验,进行了反复研究,提出:那种以为中国革命力量瞬间就可以组成,中国革命斗争顷刻就可以胜利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中国的特点是强大的反动势力盘踞在城市,革命首先要在城市实现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中国革命的主要方法,必须是武装夺取政权,武装革命必须经历一个漫长、复杂、艰苦的奋斗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避开强敌锋芒,到农村去发动最广大的农村力量。“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阵地,在这种革命根据地上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主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游击战争。因此,忽视以农村区域作革命根据地的观点,忽视以农村区域作革命根据地的观点,忽视对农民进行艰苦工作的观点,忽视游击战争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革命的形式必须是由农村再到城市,最后目的,是夺取作为敌人主要根据地的城市,以农村包围城市,以根据地来推动全国革命的高潮。

    作者:刘志良,江西省兴国县崇贤乡政府。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焚枫市记》的发现与考校——份记载红七纵队斗争历史的珍贵历史文献
·下一篇:党组织与乡村社会:以东固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王开忠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红色纸币见证的辉煌
·走出极左阴霾的习仲勋——《从东固到赤安》自序
·“小讲解员”助推青原红色旅游
·从东固到赤安
·从东固到赤安
·乔润芳、齐天福: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东固会师与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飞跃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