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兴唢呐与众不同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技艺
据广安区桂兴镇宣传文化中心主任胡友国介绍,桂兴唢呐是广安区颇具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表现在它特有的工艺制作和演奏技艺两个方面。
桂兴唢呐制作,主要是唢呐质地除“叫子”由特产于当地野麦杆加工制作外,其余部位全采用铝合金制作,铝合金冶炼过程所掌控的碳质、玉米心、炉温、时间等很有讲究,其材料配方及程序秘而不宣。唢呐管身凹凸呈节状,发音孔位于节凸上,音阶比川东木管唢呐高8度,音色圆润而具有穿透力,与川东普通的民间木管唢呐相比,在音色、音质及音响效果上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桂兴唢呐演奏采取鼻吸口呼的换气技巧,演奏时唢呐艺人的两腮高鼓,气息充足,如蚕吐丝,一口气可演奏数小时,吹奏出的音色圆滑,无换气、断气痕迹,技艺高超的唢呐艺人可口吹双唢呐,也可用鼻吹唢呐。桂兴唢呐演奏的曲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曲调高亢激越,唢呐齐奏,气吞山河,震撼人心。
桂兴唢呐靠家庭手工自制,与乐器市场所售唢呐有别。其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均系师徒相传的传承方式。桂兴唢呐采取铝合金铸制工艺,管身凹凸有节,音阶高,音域宽,音色圆润而有穿透力,极富震撼力和表现力。桂兴唢呐艺人强健的体魄,独特的演奏技巧,扎实的演奏功底,将桂兴唢呐的震撼力和表现力都发挥到了极致。
桂兴唢呐制作工艺仅在广安区桂兴镇传承,目前传承人仅夏仁武、邓兴旺、邓长江等3人。现年45岁的夏仁武,家住桂兴镇界牌村3组,初中毕业后拜杨秀明为师学习唢呐演奏,在杨秀明的悉心教导下, 通过勤学苦练,演奏技艺进步很快。杨秀明发现夏仁武是可造之才,对其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注重对其基本功的传授和练习。为了练好换气技巧,杨秀明师傅会叫夏仁武口含稻草数小时吹一碗水,严格做到鼻吸口呼,气如蚕丝,气息均匀不断,师教有方,徒学不怠,夏仁武的唢呐演奏技艺日益成熟。多年来,夏仁武从来没有懈怠对唢呐演奏技艺的练习和钻研,多次带领桂兴唢呐队参加全区范围内的大型文娱活动,均载誉而归。
桂兴镇红果村现年38岁的邓兴旺,孩提时在山上放牛,看见有乡亲吹唢呐挺有意思,就萌发了学唢呐的念头。他的师傅杜一仲,见邓兴旺天资聪慧,便作为自己的传人倾心教授,严格要求。最初的唢呐是木制的,后来邓兴旺与师傅觉得木管唢呐容易坏,便尝试制作铝合金唢呐,通过多年的改进,目前唢呐制作工艺已近成熟。而邓长江是邓兴旺的亲哥哥,学习唢呐的时间较晚,20岁左右开始向弟弟学习,目前尽得真传。 桂兴唢呐在传承中发展 由于传统文化受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民间自发学习桂兴唢呐制作工艺和演奏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为了传承和弘扬桂兴唢呐制作工艺和演奏技艺,广安区文体局、桂兴镇于2001年组织专人对桂兴唢呐产生的历史渊源、传承和脉络、制作工艺、演奏技艺进行了深入发掘,使桂兴唢呐在2002年2月的广安区第四届乡镇文艺调演中展露锋芒,并在以后的广安区民间技艺展示会、龙安柚品果节等“节”、“会”上多次荣获殊荣,载誉而归,并得到了广安市、区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自2001年以来,桂兴唢呐已成为桂兴镇内及参加区、市重大文娱活动的首推节目,这对桂兴唢呐制作工艺、演奏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区镇政府拨出专项保护资金20万扶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及制作生产桂兴唢呐,建立和扩大演奏队伍,添制服装,整理曲目,目前初步实现了唢呐制作机械化,培训、演出规范化,、唢呐制作、演奏队伍结构合理化。今年春节桂兴唢呐还参加了市区民俗文化大巡演,博得阵阵喝彩。 “目前,我们已经制定近、中、远期保护规划,完善桂兴唢呐制作、演奏培训制度,出台一系列优惠制度,鼓励更多的人掌握桂兴唢呐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尤其要注重发掘和培养青少年唢呐制作、演奏人才,建立和完善桂兴唢呐制作工艺、演奏技艺保护长效机制。按照桂兴镇政府关于《桂兴唢呐制作工艺及演奏技艺保护工作的会议纪要》,自筹资金100万元,向上争取800万元于5年内完成批量生产、培训传习、建立扩大队伍等保护和弘扬目标。”广安区桂兴镇党委书记王仲表示,他们正在着手新建标准化厂房1000平方米,综合用房500平方米。购置生产机械设备、举办唢呐制作工艺培训班,组建演奏队伍,组建唢呐演奏技艺培训学校,购置唢呐制作原材料及演员服装。力争通过以上措施,基本实现唢呐制作机械化,培训、演出规范化,唢呐制作、演奏队伍结构合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