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前的教条主义,在全党居于统治地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思想,居于少数。毛泽东为了纠正错误路线,不得不"借别人的码头打仗"。毛泽东自己说过:"遵义会议是借别人的码头打仗的。"这是在特殊的环境里,毛泽东采用的斗争艺术。毛泽东所借的码头,主要是指当时处于领导地位的一部分犯过思想方法上的教条主义与政治路线上的"左"倾错误的同志。具体地说,即指张闻天在王稼祥。诚然,张闻天与王稼祥在遵义会议前就曾表现出对"左"倾路线的不满,并批评过错误的军事路线。通过正反两个方面革命实践的教育,他们已经开始觉悟。长征路上,一经毛泽东开导,起到催化作用,更促进他们的转变,引起质的变化。毛泽东通过说服他们再去影响别的领导人,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比起毛泽东单枪匹马一个人去斗争有利得多。毛泽东曾经说过:"因为只要能说服和争取到张闻天,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通过张闻天再影响、说服别人就容易得多。这个方针果然灵验。从某种程度上说,遵义会议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召开,就是因为这一方针所取得的实效。"
第一个码头是张闻天。毛泽东"苦口婆心地开导他,说服他,陈述自己对某些重大问题的观点和想法"。这样,才促使"左"倾机会主义主要领导成员之一的张闻天思想上得到很好的转变。张闻天自己的回忆,极好地印证了毛泽东对他的帮助。张闻天后来回忆道:"长征出发后,我同毛泽东、王稼祥二同志住一起,毛泽东同志开始对我们解释第五次反"围剿",中央过去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我很快的接受了他的意见,并且在政治局内开始上反对李德、博古的斗争,一直到遵义会议。""对于我个人说来,遵义会议前后,我从毛泽东同志那里第一次领受了关于领受了关于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性的教育,这对于我有很大的益处。
第二个码头是王稼祥。王稼祥因第四次反"围剿"受伤,长征中一直坐后架。毛泽东长征初期因身体欠佳,有时也坐担架。他俩走在一起,在担架上毛泽东向王稼祥分析了"左"倾的错误。他们一边行军一边交谈,商谈了许多有关党和军队前途的问题。王稼祥向毛泽东坦诚地表示了自己对当前形势的忧虑,认为这样下去不行!应该把李德等人"轰"下台。毛泽江很赞赏王稼祥的想法,并针对现实情,谈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理,这给王稼祥很大启示,也更加坚定了他支持毛泽东的决心。
另一个码头是周恩来。在王明路线统治中央时期,周恩来是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党内是政治局常委,军内是红军总政委、军委副主席,"三人团"成员之一。争取周恩来的支持非常重要。周恩来在第五次反"围巢"中同李德接触较多,曾经与李德进行过多次争论,表示不同意李德的某些军整整主张和作战方案。以至长征路上的很多建议,都是同周恩来谈的。他建议中央放弃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把红军队伍拉到贵州,也是先得到周恩来去实行。周恩来1943年11月27日在延安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中谈到:"从老山界到黎平,在黎平争论尤其激烈。......我对军事错误开始有些认识,接受毛主席的意见,对前方只指出大方向,使能机动。"毛泽东同贺子珍谈起遵义会议时说过这样的话:那时争取到周恩来的支持很重要,如果周恩来不同意,遵义会议是开不起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