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1906年,安源工人各级参加萍(乡)浏(阳)醴(陵)起义,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举行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为后来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进行了一次重大演习。1921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历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年份。这年,毛泽东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年,中共湖南支部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成立,毛泽东担任书记和主任;这年,毛泽东来到产业工人最多最集中,且在全国社会经济政治中占有一席地位的安源考察,足迹遍布矿山处处,并深入矿井与工人促膝谈心,他“谈及工人受痛苦受压迫及有组织团体的必要等情,于是大得工友欢迎”。从此,安源工人运动拆开崭新一页,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之一。1922年9月,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组织和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震惊全国,为全国“绝无而仅有”的最成功范例。二十年代的安源,展开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演绎出有声有色的辉煌史诗,被誉为“中国的小莫斯科”、“无产阶级的大本营”;二十年代的安源,记录着中共在产业工人中最早成立的支部,记录着人数最多、组织最严密、战斗力最强的革命工会――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记录着中国产业工人建造的最早、最大、最有特色的工人大厦,记录着中国工人阶级最早的经济实体――股份合作制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记录着中共最早创办的地方党校等“十五之最”的开创性的重大贡献;二十年代的安源,党的重要干部陈潭秋、蔡和森、恽代英、夏明翰、李维汉、毛泽民、肖劲光等,都曾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朱德、黄公略、彭德怀等亦率领红军到过安源。安源工人运动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的一个光辉典范。至今,由邓小平题写馆名的气势恢宏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展示安源革命斗争的历史,它是社会主义与初期的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个缩影。如果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厚重的红色经典,那么安源革命斗争的历史则是序曲。
安源,秋收起义的爆发地。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倒在血泊之中,中国革命牌危急关头。为了力挽狂澜,重新崛起,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8月1日,举行了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紧接着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举行农民暴动。“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肩负着领导秋收起义的重任。9月初,毛泽东来到安源主持召开秋收起义军事会议,讨论了起义的具体部署,确定了起义中的重大问题。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安源的工农武装二千余人组成工农革命晕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首先举起旗帜,奋勇投入战斗。9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在湖南浏阳的文家市会师,后由毛泽东率领部队一路转战。9月29日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的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部队继续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10月初,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创建中国革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的伟大壮举。中共中央于1927年12月15日复湖南省委信中提出:“秋暴的事实已告诉我们,攻打萍乡、醴陵、浏阳,血战几百里的领导者和先锋,就是素有训练的安源工人,……可以说,秋暴颇具声色,还是安源工人的作用。”今天,由江泽民同志题写碑名的秋收起义纪念碑,屹立在萍水河畔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的秋收起义广场中央,观光者感受着革命历史的厚重与辉煌,胸间升腾起崇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更加努力地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安源,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从这里走出了杰出的维新志士、晚清著名诗人、词家、学者文廷式;走出了新中国首任海关总署署长、中共十一届中央委员孔原;走出了安源矿工出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委、北京军区顾问吴烈将军;走出了著名兵
|